第1部分(第1/4 页)
前言(1)
在美国,有人会惑于本书标题中的“艺术”一词。他们可能会想,这是不是一本描述策略的绘画图书呢?哦,当然不是了。不过,在中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疑惑。我们在《妙趣横生博弈论》中的意思,恰如孙子在《孙子兵法》中的意思。我们旨在教会大家策略的原理。
因《孙子兵法》英译为The Art of War(即《战争的艺术》),故作者才有此一说。在此我们站在读者的角度,将书名译为《妙趣横生博弈论:事业与人生的成功之道》。——译者注但从这个视角看,本书的标题又可能给中国读者带来另一个疑惑。也许有人会认为,策略完全就是如何击败他人的计谋,谋划策略就如同赢得战争。这一观念未免过于狭隘。任何策略的目的,都旨在实现你的目标。有时,你需要与他人合作;有时,你需要克服他人的异议。在本书中,我们将努力教会大家如何合作,也将努力教会大家如何竞争。正如孙子曾言:“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但凡翻译,都有挑战。英文与中文的互译尤其如此。我们的朋友(也是昔日的学生)芮成钢用“龙”这个词来形容这一问题。在美国,龙是一只*的邪物,它被一个勇士杀死。而在中国,龙是带来吉祥、迎接新年的神物。同一个词,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这种观念差异揭示了博弈论中最重要的教训:一个人必须理解对方的想法。在本性上,人们都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理解和自身的需要。但策略的艺术要求,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理解他人的立场、观念以及看重什么,并运用这种理解来指导行动。
大约65年前,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和奥斯卡·摩根斯坦(Oskar Morgenstern)以其著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开辟了博弈论的现代领域。岁月荏苒,而今博弈论的应用已变得日益广泛——现在的标题也完全可以改为“博弈与人类行为”。当然,孙子早在大约2500年前就已熟知这一理论了。能够将博弈论带回它的祖籍,我们深感荣幸。
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
巴里J�奈尔伯夫
差不多15年以后,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的非常成功的博弈论著作《策略思维》,升级成为新的博弈论著作《妙趣横生博弈论》�。我想跟大家说说自己对于为什么叫做“艺术”的理解。
原书名为The Art of Serategy,直译为“策略的艺术”。——编者注从《策略思维》到《妙趣横生博弈论》,固然大部分材料是新的,但是书名的改变,主要是因为作者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觉。事实上,两位作者自己就写道:“在创作《策略思维》的岁月,我们还太年轻,当时的精神思潮乃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竞争。后来,我们才彻底认识到合作在策略情形下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良好的策略必须很好地把竞争与合作结合起来。”从“策略思维”的提法到“策略的艺术”的提法,准确地体现了人类认知的这个深刻进步。
正如作者强调的,博弈论给我们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必须理解对方的想法。人们在本性上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理解和自身的需要。但提高到“策略的艺术”的层次,那就不能囿于自我中心,而是要理解他人的立场、他人的观念以及他们看重什么,并运用这种对对手的理解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怎样很好地把竞争和合作结合起来,就是一种艺术。这是我对于“策略思维”升级为“策略的艺术”的第一层体会。
前言(2)
大约在10年前,我们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本科学生希望我给他们的毕业纪念册题词。我题词的大意是:“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经济学的运用是一种艺术——科学的本领有赖于训练,艺术的才华讲究悟性和心得。”现在我感到高兴的是,作为一位教师,我的这个体会有点接近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在《妙趣横生博弈论》中对于博弈论所说的一些话。
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说,“科学和艺术的本质区别在于,科学的内容可以通过系统而富有逻辑的方式来学习,而策略艺术的修炼则只有依靠例子、经验和实践来进行”;“博弈论作为一门学科远非完备,(所以)大量的策略思维仍然是一门艺术”。他们写作《妙趣横生博弈论》的目的,是把读者“培养成策略艺术的更佳实践者。不过,对策略艺术的良好实践,首先要求对博弈论的基础概念和基本方法有初步的掌握”。
具体来说,“面对如此之多很不一样的问题如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