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部分(第1/4 页)
五军队很快就占据了雄关。金主完颜晟仍有些不放心,他担心辽国这二十万降军上不了战场,于是又从护国军当中抽出十万,给金兀术压阵。
话说金兀术这七十万大军出了雄关直奔中原,钦宗皇帝闻听金国大军兵出雄关,他一方面派兵在沿途各处防守;另一方面,他发了道圣旨命钦差去韶安寻找康王。钦宗这道圣旨可说是十万火急,可此时的康王已经移师金陵。钦差怀揣着圣旨,可惜韶安还是韶安,康王却不知去了哪里。
再说钦宗皇帝虽然说是派兵在各城关抗金,宋军依靠城关之险也不能说是不够英勇,怎奈何金兀术的大军依仗势众,频频攻城,最终不到三个月时间,金兀术指挥着七十万大军便已经兵临汴梁城下。
此时的钦宗皇帝后悔调康王之兵肠子都悔青了,派出去的钦差不是寻不见康王踪迹就是一去不回。无奈之下他只得命令城里的两万禁卫军在四门固守,他脑子里还在做着有一天康王骑兵会蹄马蹈海重破金军的黄粱美梦。哪知道就在当天晚上半夜子时,金军就冲进了汴梁城,并杀入了皇宫,把个正在做梦的钦宗皇帝连同国戚宫人包括文武大臣全都抓了俘虏,统统绑在了大殿之内。
有人说了:金兀术兵困汴梁城,怎么当天晚上就杀进了皇宫?这也太快了吧!
其实这里边有个小关节还没来得及跟大家讲清楚,那就是充作人质的十三郎和他身边的两男两女。十三郎年纪还小而且他只不过是个替身,当然被禁在宫内也比较老实,可那两个随从和侍女就不同了,他们都是被哈迷蚩秘授了机宜,暗地里买通了宫里的太监,并通过太监熟识了守门的官兵。就在这天半夜,这两个随从化装成太监模样溜出了紫禁城,又以奉皇上旨意查看城门为由,暗暗地打开了城门,又乘守城的士兵不备放下了吊桥并在城楼上点燃了火把。这火把正是与哈迷蚩约定了攻城的暗号,哈迷蚩一见城楼上高挂明火,知道时机已到,忙让金兀术下令攻城。你想:城门一开,金兀术的大军就如同决了堤的洪水般涌了进来,谁能抵挡得了?很快,金兀术的大军就占领了四门,就连皇宫都已经落入金人之手。
因为哈迷蚩知道宋国还有支康王的军队远在南国,如果这支军队打回来,对于自己来说必然是劲敌无疑。哈迷蚩生怕夜长梦多,久而生变,于是他就在第二天一早便把钦宗和徽宗连同王宫大臣包括宋室宗亲一同“打包”,来了个“一窝端”,由哈迷蚩亲自解回金国,以防后患。并且,哈迷蚩临行前让金兀术分兵十万南下,以阻击南方的宋军来援。
再说岳飞领康王之命前往豫州,他们刚刚驻进城内,就听得守城的官兵来报,城北来了一支打着梁王旗号的金军。
岳飞闻听赶紧和牛皋、王佐一道登上城头,岳飞放眼一看,估计这支金军大约能有十万之众。岳飞正在观察金军如何布阵,这时,就见豫州巡抚曹元匆匆登上城来。
岳飞一见曹元,便问道:“曹大人,以豫州城闱之固,能否抵挡城外的这些金军攻城?”
曹元向城外望了望笑道:“岳先锋放心,我豫州城坚如磐石,且高若参天,神兵皆不可攀,有一夫当关万夫莫过之谓也。”
岳飞闻听暗道:“难怪康王令我兵扎豫州,原来这里有座坚不可摧的城池!”
这时,就见曹元用手拢着胡须说道:“城外这些匈奴不值一窥,也不劳岳先锋动兵,有我三万兵马护城足矣!”
岳飞听了心里盘算道:城外金军至多也就十万之众,而我的先锋军加上护城的守军已逾十三万人,趁他们立足未稳,此刻正是以多击寡,获取全胜的好时机。
岳飞这样想着不自觉地看了牛皋和王佐一眼,他突然发现,牛皋和王佐也都在用一种急切的目光注视着自己。岳飞知道,牛皋和王佐也都是热血男儿,求战心切,此刻如果自己下令出击,这两位必然是一马当先,冲在最前。
想到这岳飞他猛一转身,看来他是下定了出战的决心的。可就在他转身之际,忽然感觉怀中有一物从左胸滑到了右侧。岳飞用手一摸,这才想起,原来这是自己临行前康王亲手交给自己的金皮令箭。岳飞知道这金皮令箭那可是非同一般,这等于就是皇上的圣旨。有人问了:康王哪来的金皮令箭?很简单,他把皇上给他的金皮密旨改了包,传给了岳飞。从这当中可以看出,康王对岳飞此行还是极其重视的。
话说岳飞从怀中取出金皮令箭,他剥开金皮,见里边裹着一封信。岳飞打开信一看当时眼睛就是一愣,原来,这信上边写的是康王亲书“固守城池,不得出战”八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