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页)
样严格要求,他们从内蒙古插队的地方参了军,也被劝说脱下军装,重回艰苦的第一线。他经常告诫他们:“不要因为我是总理,就自认为有什么特殊,造成不好的影响。你们要自觉改造自己,不能学八旗子弟。”
周总理身居高位,从来不谋私利。其收入只有单一的工资及其利息,别无进账。而支出项目也主要集中在伙食费、党费、房租费、订阅报纸费、日用开支以及补助亲属和工作人员、捐赠等。据统计,周总理的工资是400.80元,邓大姐的工资347.50元。从1958年到1976年,一共是161442.00元。用于补助亲属的36645.51元,补助工作人员和好友的共10218.67元,这两项支出占两人总收入的四分之一。直到1976年1月份去世后,两个人总共才积蓄了5100元(2006年1月5日《南方周末》)。这一组数字更像一把尺子,衡量出了一个共产党人,一个党和国家创始者、领导者的襟怀节操。
周总理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了。30多年的沧桑巨变举世瞩目,总理地下有知应该笑慰。但是,周总理的家规却在某些人身上面临失传的危险。面对这样朴素平凡而又闪耀着道德光辉的家规,我们究竟会有多少官员应该感到汗颜,感到愧怍,感到尴尬? 。 想看书来
第十四章:道纪
第十四章:道纪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笔者字面理解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视而不见叫做“夷”就是“无相”。听而不闻叫做“希”就是“无声”。抓之不得叫做“微”就是“无形”。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道”这个东西是看也看不到、听也听不见、抓也抓不著,简直无法细致描述,“道”就是这三者的统一体。
其上不皎,其下不昧。
有形的世界上边明下边就暗,左边明右边就暗,“道”有别于有形的世界,它是上边也不明,下边也不暗。
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它绵绵不绝充塞于天地、宇宙之间,似乎是有个物体,又难以言状。归根结底“道”不是以一种有形的形体体现出来的,好比能量转换不是一个物体转变成另一个物体一样,不能用“物”来描述。
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
就是说“道”是无形的形状、是无象的表象,这个现象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们姑且用“恍惚”来描述。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你想在前头去迎接它的话,根本也看不到它的前头。你要是想在后面跟着它,你还是看不到它的尾巴。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圣人就是依据古代先贤总结出来的知识和经验在结合自己总结的知识和经验,就可以指导或借鉴今天的所作所为。知道古往今来事物的来龙去脉,并顺应这些规律行事,就是“道”的纲纪。
笔者感悟
本章老子阐述的内容非常难以理解,其实老子阐述的就是人类的认识过程。
万事万物本身固有的内在本质规律就是“道”。早期人类为了生存、繁衍,不得不被动的去认识自然规律,不断发生的自然现象在他们脑海里产生印象,他们需要把它描述出来,这个“描述”就是“名”的产生过程。随着人类认识的逐渐加深,人类会把已经认识到的支离破碎的“名”加以整理、整合就产生了“知识”。知识不是一天两天产生的,是通过无数代人艰苦努力实践总结得来的,又通过一代传一代流传下来的。后来者因为没有亲身实践,所以学习了前人的知识当然是抽象的,所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就是这个意思。后来者必须把学习到的知识联系到现实生活中去经过亲身实践,才能真正把抽象的知识与现实客观实际相结合,这就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深刻内涵所在。
本章老子向我们阐述了:古为今用的哲学思想。“持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就是要学习前人认识自然所总结出来的知识,用这些知识进一步探索自然奥秘,再总结出更新的知识,以指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