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部分(第2/4 页)
军都保留了下来。
狙击队想安然无恙通过这里,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这时,向导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狙击队的向导,有点奇特,是个和尚,准确的说,是名僧兵。
天诛军中,是有一支僧兵的,人数不多也不少,约三百来人,多半来自太行山各个寺庙的僧人,其中大半来自太行以北的五台山。五台山僧人抗金,史书中颇有记载。在这个时空中,由于狄烈的出现,这种抗金热情更为高涨。而天诛军中那位有名的僧将释智和,更是激起了僧人从军的热忱。
狄烈倒也是来者不拒,将这支僧兵划归释智和管理,命名为“僧兵营”。这僧兵营的任务并不是打仗——要打仗天诛军中多的是人手,哪轮得到这些僧兵。僧兵主要任务是,安抚收复区百姓的人心,协调军民关系;同时在军营中化解各种士兵间的矛盾……应当说,到目前为止,僧兵们干得不错。
当狄烈制订了一个狙击计划时,僧兵的另一个作用再度体现出来——熟悉地形。
代州一带的地形,包括五台山周边环境,没有比从五台山各寺庙里出来的僧人们更了解的了。在得到军主的紧急通知后,释智和很快挑选出了一名僧兵,法名圆性,是五台山北台叶斗峰灵圣寺的一名僧人。出家前是名樵夫,也采过药,五台山方圆数百里大小径道,以及人烟罕至之地全都走遍,这其中就包括飞狐陉。
据圆性所言,五台山北麓,瓶形寨所据守的那道险隘,就座落于泰戏山。此山艰险高峻,飞鸟难渡,除却瓶形寨口,大队人马想逾岭而过,几乎是一个不可能。但若只是小股人马,而且又找到一条正确的小径的话,翻越此山,避开瓶形寨,直入飞狐陉,还是有把握的。
而僧兵圆性,就是这次狙击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
梁兴给狙击队下达了五日之内,必须抵达目的地的死命令。
有怒,到飞狐陉发;有怨,到飞狐陉喷;有伤,到飞狐陉裹;有血,到飞狐陉吐!总之就是一条,就算累死,尸体也要拉到飞狐陉去。
事实上,无须梁兴多做动员,每一名狙击队员都非常清楚,狙杀完颜宗翰,意味着什么。说此獠是整个南侵金军的最高统帅,都不为过。故朝北宋,新朝建炎,上至官家,下至走卒,无人不知此獠之恶名。什么闻其名小儿止哭都不足以形容了,只能说闻其名官家吓哭……若真能成功狙杀此獠,这泼天一般的功绩,足以令刚组建的狙击队名震天下,彪柄青史。
每每念及此节,每一名狙击队员,都是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胸怀激荡着一股创造历史的使命感。
就在这种打鸡血一般的高度亢奋下,六百七十余里,六、七条大河,艰险崎岖的山路,不时窜出袭扰的山贼路匪……狙击队员以惊人的毅力,一一克服,只用了四天半时间,就杀到了目的地——
飞狐陉!
飞狐陉属飞狐县治,又名飞狐口,当地人称为“四十里黑风洞”。其实这是一条长达百余里的大峡谷,举头一线,幽深萧然。峡谷两边悬崖绝壁如刀劈斧斫一般,其雄拔之势峭丽之状,令望者无不动魄惊魂!
行入峡谷,陉道时宽时窄时高时低,时而峥嵘陡壁拦道而立,大有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感;时而又峰回路转,阳光自高崖泻下,心境又如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从陡峭高峻的绝壁望去,天如一条弯弯曲曲的缎带,其上如花的云朵更显细小。峡谷外艳阳高照,酷暑难消,而陉道内却阴风飕飕,兼有兽鸣此起彼伏,非但暑意全消,更有一种毛骨悚然之感。
长达百里的飞狐陉,最险要之处不在关口而在黑石岭。这道岭海拔数千米,不长乔、灌木,有的背阴处积雪常年不化。此处有东汉初期,刘秀手下大将杜茂、王霸扼守飞狐口时,在黑石岭修筑亭障和烽火台。也就是自那时起,黑石岭成了历朝历代重兵把守之地。
金军夺取飞狐之后,自然也在黑石岭筑寨驻兵,兵力不多,但扼守险道,绝对可以一挡百。也正是因为有这道保护屏障的存在,完颜宗翰才敢只率区区数百骑,就穿行这条险道往云中。
梁兴率狙击队赶到飞狐陉时,天色向晚,但所有成员都顾不得一身泥尘血汗,以及大腿内侧被磨烂的皮肉,强忍疼痛疲劳,首先就要确定完颜宗翰是否已经过飞狐陉,这可是成败的关键。
打探任务自然要交给圆性,这可是个头顶有戒疤、怀中有度碟的货真价实的僧人,由他到黑石岭寨打探消息,最好不过。
金国虽立国未久,却颇崇佛道,这一点由完颜宗望被称为“菩萨太子”可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