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第3/4 页)
只能装备三个纯火器营。有时狄烈也不无暇想,如果火枪产量能跟得上,装备一支万人火枪队,大概就能横扫辽东、一路平推打到会宁城下了吧……
经过十多天的碰头讨论,综合军方意见及建议,再交给参谋部详细规划,最后由天诛军最高首脑狄烈圈点拍板,天诛军整编计划正式出炉。
二月十五,天枢城军政高级将领及官员,齐聚平定州府衙门大堂,聆听即将宣布的整编结果。
大堂之上,文官居右,武官居左,前后四排长椅上,坐得满满当当。这时的天枢城,再不复当初初上太行时,武将满座,文官空空的尴尬局面了。
右边一排,菁英汇粹:赵偲、赵栩、陈规、张角、侯方镜、刘二平、王友植、周德旺、鲁大成、刘大、赵忠……后面是一大串新晋文官。赵家的两位王爷,现在顶着个“供奉”的名头,就像神龛上供着的泥塑木雕的神像,被狄烈供起来,用以压制手底下的那群文官。
周德旺、鲁大成、刘大等人,虽是匠人出身,但眼下也是军工司高级监目,在天枢城这样一个对工业、科技及技术人员极其重视的势力中,地位之高,远在一般官员吏目之上。这一点颇令众多旧官士子们不爽,私下里也少不了怪话。甚至明谏暗讽。对此而狄烈只是置之一笑,毫不理会,对于这个时代奉圣贤书为圭皋的读书人来说,永远也不会明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明白人跟迷糊人有什么好计较的?
左边一排,将星云集:杨再兴、何元庆、杨奋、杨折冲、方洪、张立、释智和、高亮、阿术、左开、傅选、赵邦杰、王忠植、刘泽、梁兴……
赵邦杰一到平定,就被请到天枢城,见到了越王与济王两位,这位武翼大夫除了一个劲地叩头,半句话都说不出来。一位是皇叔、一位是七王,赵邦杰哪还不知道该如何取舍。对于赵邦杰而言。他只忠于赵室最大的那个。倒不见得就是认准了信王赵榛这棵小树苗。待听到二位王爷话里有话,他们上头还有一位更大的,赵邦杰的腿肚子就有些转筋。二帝北狩之事,消息明确。除去两位官家。比二位王爷还大的。只有两个人:皇太后与皇后。
天枢城核心最神秘的杏园里住着的究竟是皇太后还是皇后,赵邦杰根本不敢去想,他就这么昏昏噩噩离开天枢城。老老实实回平定,安居府中,配合新编营的选拔。
正式晋升为天诛军副参谋长(总参谋长暂缺)的凌远,站在狄烈身侧,代表天枢城城主、天诛军军主狄烈,宣布整编决议:
正式组建天诛军第一野战军,最高指挥官为军主狄烈,全军辖四十五个营(女兵营为特殊兵种,不属于常规作战序列),总兵力二万四千六百余人。各部队的番号、指挥、兵员、编成、装备如下:
甲级师、旅:
第一整编师,师长由狄烈兼任,参谋长凌远,下辖第一、第二、第三混成旅、师直属警卫加强营,全师兵力共一万一千四百人。
第一混成旅:旅长杨再兴,军阶为车骑中郎将,下辖一个骑兵团(一千骑)、两个战车营(两百战车、一千步兵)、一个火炮营(一百排炮、三百操炮手)、一个工兵营、一个辎重营及一个医护都。共计七营一都,兵力三千五百人。其中一千步兵分别为火枪兵、长枪重步兵与刀牌兵,除工兵营、辎重营与医护都为辅兵外,其余五个营均为战兵。
副旅长:何元庆,军阶为车骑郎将。
第一骑兵团团长:杨再兴(兼)。
第二混成旅:旅长关忠勇(未到任),副旅长高亮,军阶亦同。
第二骑兵团:团长杨折冲,军阶为骠骑郎将。下辖两个骑兵营,兵力一千。
第二混成旅同样下辖七营一都,兵种构成同第一混成旅。
第三混成旅:旅长张立,副旅长释智和,
第二骑兵团:团长方洪,军阶类同,下辖两个骑兵营,兵力一千。
第三混成旅兵力、兵种同上。
师直属警卫加强营,指挥使张锐,副指挥使梁兴,军阶为骠骑校尉,全营共八百人,均为骑兵。
乙级师:
第一独立师,师长傅选,军阶为中郎将,下辖第一、二、三独立旅,总兵力八千。
第一独立旅(白马旅):旅长傅选(兼),副旅长王忠植。辖三个步兵营、一个辎重营、一个工兵营及一个医护都。共计五营一都,兵力二千七百人。三个步兵营分别为长枪重甲兵营、刀牌营、强弩营。
第二独立旅(五马旅):旅长赵邦杰。兵力亦为五营一都,二千七百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