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诵牡牡笔氯送嘎叮�2004年3月底,鉴于温州购房团尤其是媒体购房团四处出击所造成的巨大压力,市委宣传部向相关媒体口头打了招呼:暂停组织购房团。随后,又由市委宣传部新闻处派员,前往各家媒体调查摸底。不久,浙江省有关部门正式下文,明确要求各地新闻机构不得再以媒体名义组织购房团。当时,温州市政府的确正在酝酿制定一个规范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但条文效力仅限于温州本地,并非针对全国性异地游走的购房行为。很清楚,被叫停的是媒体组团购房,所谓温州炒房团被叫停纯属串换了概念,扩大了外延。
叫停事件的另一个焦点是媒体还能不能主办房地产展会,是否也一并被叫停了。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温州购房团声名远扬,外地楼盘占压倒性多数的温州房展会几乎每个月一次,而本土媒体往往参与主办。媒体办房展可以看作是媒体购房团生产线上的重要一环。
2004年5月29—31日,“时尚之都”温州第六届房产展示交易会召开,这是“叫停风波”后温州最大规模的房展会。主办单位的名单上只有温州市产权交易中心,媒体的身影已悄然隐退。对此同样说法不一,各方比较认同的版本是:温州市政府专门发了文,规定自当年6月1日起提高房展会主办门槛,只有市产权交易中心及市房地产协会具有主办资格。而且要控制展会节奏,一般每季度一次。然而,我们在温州多家媒体通过网络发布的本届房交会邀请函中,仍清楚地读到了这样的文字:本报为房交会协办单位,参展的客户可在本报投放广告版面若干以获赠相应的展位,并将同时获赠配合新闻报道若干篇。
尽管“叫停风波”的一些细节性疑点至今依然存在,但可以肯定的是,面对公众舆论基调灰色的购房团,温州地方政府的处置原则秉承了近20年来逐渐明确的执政理念,其行为准则表现为一定限度下的“有为”。正由于媒体与政府公共权力间具有不可否认的天然关联,因此媒体被划入了被“叫停”的有限半径之内,仅此而已。在晃动不已的钢丝绳上,温州政府踮起脚尖谨慎起舞,姿态不甚优美,但合乎标准。
购房团是从温州出发的,这就意味着温州的房地产市场及楼市炒作比全国许多地方早了一步。而在本土楼市的风云变幻中,温州政府所起的作用显然超越了一定限度下的“有为”。
温州楼市真正的启动点是1988年市政府力推的人民路大规模改造。人民路长达2。2公里,是横亘温州东西的主干道,其改造的基本思路延续并完善了农民城龙港崛起的经验,即不再依靠政府的大量投资,而以有偿出让国有土地的使用权为基本支点,实行城市建设的市场化运营,当地官员将之总结为“政府一毛不拔、事业兴旺发达”,这又一新鲜的温州经验曾引起全国瞩目。
同年,水心住宅区作为温州第一批商品房被推向市场,每平方米售价仅为500元。紧接着是1990年推出的上陡门小区。由于人民路改造带来庞大的拆迁安置需求,1993年开发了下吕浦一、二期工程和黄龙安居工程,价格均在每平方米1000元左右。在此举拉动下,这一年水心住宅社区的房价上涨到每平方米3000元。温州楼市迎来了第一个高潮期。
以人民路改造为发端,1992—1997年,温州进行了最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工程,共涉及8条街道、20多个黄金地块。其间的1995年,受全国房地产市场周期波动的影响,温州楼市也曾短暂下跌。但到1997年,市政府为加快温州的城市化建设,再次提出了东移、西扩、北联、南接的战略口号,大力发展温州新城,还打算将市政府亦迁往新城。温州的楼市开始了又一个快速发展期。1999年后,温州楼市高位起跳,从此步入连续数年的巅峰期,房价普遍上扬,甚至出现了每平方米8000—10000元的天价楼。据温州官方部门对市区同一地段商品房价格的追踪比较,1999年增长幅度17%,2000年20%,2001年22%,2002年23%,2003—2004年上半年更是一路飙升。当地房地产人士做了个对比,1999年以来5年间,全国房价的平均增幅为4%,浙江为8%,而温州超过了15%,每平方米5500元以上的房子在市区楼市中占比高达85%。与房价一样火爆的,是迅速升温的炒楼风潮,甚至到了几乎无房可炒的地步。正由于此,本地楼盘已很少再花钱做媒体广告宣传。
上述涨落起伏的轨迹给我们留下了强烈的印象,地方政府是主导温州楼市发展的关键性推动力量。由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