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却也遮挡不住飞檐走势,棱角飞翘的气势;草绿色的宽大庵门紧闭着。
看来这里还是清静之地,想必娘也是安然无恙。想到这,李天顺轻快地走上前,叩响了庵门。
“吱呀——”一声,庵门应声而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尼姑睁着大大的眼睛上下打量李天顺。
“阿弥……”托佛俩字还没出口,扭头就跑。
想必是李天顺的容貌吓到了小尼姑。李天顺刚要发话,这时,他看见小尼姑领着一个很老的尼姑来到近前。
“阿弥陀佛!请问………”这老尼姑也被他奇怪的容貌吓的把要说的话咽了回去。
“我是来找我娘的!”李天顺赶紧说道。
“阿弥陀佛!你娘?你娘是谁?”回过神来的老尼姑问道。
“妙音!她是我娘!”
“啊?……”老尼姑惊赫的张大了嘴,直直地盯了李天顺半晌。
“你随我来!”
李天顺跟着来到后院的一处所在,老尼姑让她等在门口。稍顷,一个美貌的尼姑开门出来,老尼姑随在其后。
那个貌美的尼姑来到近前,仔细打量起来,他看到李天顺项下的那块玉佩,由于李天顺衣衫破烂不堪,整个脖子露在外边,可能是天冷所致,已是冻的通红。
“天顺?你是天顺?我的儿呀……”一声悲戚的呼喊,早已是声泪俱下。
“快进屋来!”李天顺被娘拉了进去。
旁边的老尼姑不由的抬手擦拭眼泪:“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边说边转身离去。
“顺儿,娘以为你早已不在人世,你这三年多去了那里呀?遥无音信!看来传说被鹰救走的事情是真?蒙古军队灭了西夏,皇上和其余的大臣们无一幸免全部被杀。他们烧杀抢虐,无恶不作……”娘的种种疑问,李天顺都一一作答;娘告诉他的事情,都在他意料之中。
屋子里很暖和,一盆炭火烧得很旺,先前那个开门的小尼姑来加了两次炭,看到母子二人都是热泪盈盈。李天顺看到母亲脸上多了许多皱纹;但依旧清秀漂亮,虽然一身的淡素布衣,仍然难以掩盖高贵的气质。妙音看到儿子更加的健壮,不由暗暗高兴。只是他的头发、胡须掩盖了英俊的面庞。赶紧找来剃度的法师给儿子剪头理发,剪头的法师忙完走了之后,便开始沐浴更衣。
“这是当年你父亲的衣服,你先穿上,等雪化以后能下山了,我再差人到裁缝那为你做新衣!”
妙音看到出现在他眼前的儿子换了一个人!不由惊呆了!看到天顺俊俏的脸上,一双眸子里透着坚毅、温和的目光,举手投足尽显大丈夫气概!心里不由赞叹:这才是我的儿啊!!
那只巨鹰在娘的强烈要求下,也进了尼姑庵,还专门给它腾出一间房住。当他给这里的尼姑们讲了这只神鹰是怎么救的自己,又怎么让自己在那山洞住了三年多,而且没被饿死,小尼姑们眼睛都睁圆了,惊愕的半天说不出话来。之后,对鹰照顾的象照顾自己一样细心、周到。
在娘这住了两天,认识了不少庵里的尼姑,她们对人和蔼、客气,完全没有佛门寺庙的冷谈、漠然之俗。难怪娘不在皇宫里住,偏要来这做尼姑,原来这里少了人世间的纷扰、尘俗、争斗,这里完全是世外桃园!静心养性,念经诵佛,真个是优哉悠哉!
这两天他想了很多,也告诉娘他的想法及世祖托梦之事,娘对他说:“大丈夫应该这样!亡国之恨不能不报, 灭国之耻不能不雪;况且你又是西夏唯一的皇族在世,孩子!你责任重大呀!复兴西夏就全靠你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语,让李天顺热血沸腾,发誓要夺回西夏河山!
这天辞别了娘,李天顺上路了。他打算先去大宋的京都——开封去看看,有鹰王的帮助,那是日行万里呀!很快就到了大宋的京城,远远的落定地上,让鹰飞上天空,然后独自一人向城门走来。
进了城,看到车水马龙,一派热闹的景象。毕竟是大宋的京城,虽然战事不断,这里却没受到半点的影响。看到这里,想到了西夏以前的兴庆城里的繁华不亚于这里,不由的一阵辛酸。随口念出一首诗来: 繁华似锦碧云天。
狼烟四起战火传,
依稀锦袍夏宫匿,
身却他乡更茫然!
………………
这时看到一间裁缝店,信步进去做了一身长袍,交完定银,约好隔日来取。便在这宋朝的京城里转悠起来,这时,见前边不远的路边有一卦摊,一张破旧的桌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