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页)
比如原文是‘灵儿望着韩海龙,微微垂头,含羞带怯,韩海龙搂住她,一夜过后,韩海龙对她说:“明日我们去咸阳。”’
人家扩充的整篇文章如下:
开头是‘灵儿望着韩海龙,微微垂头,含羞带怯,韩海龙搂住她。’
接着把‘一夜过后’扩充近三千字。
最后再一句‘韩海龙对她说:“明日我们去咸阳。”’
雪兰看到的时候,简直一口血憋在了喉头,后来听许编辑不好意思地说:“这是编辑社一个小青年写的,他特别喜欢《燃秦》……”
然后他又忸怩捏捏地说:“原本我是不该给你一个孩子说这些的,也显得我为老不修,可是有一位大少爷找上门来,非要咱们印书的时候,把耕田先生写的那篇《公主和韩海龙》也印在里面,不然就找别的书商印书,人家财大气粗,我们不好得罪……”
雪兰囧囧得,问道:“那耕田先生怎么说?”
“耕田先生说完全没问题,这篇文章是借了先生您的灵法,他只求您不要介意。”
“要不,就分开印呗,印两版,一版有这些内容,算我和耕田先生合著,按照字数给人家利润,另一版没有,算我自己的原作,您看这样如何?”雪兰提议道,她们三个无权无势的女人,还是不要跟人家大少爷硬碰硬的好。
“好好。”许编辑笑道:“您能接受就好。”
这一松口就不得了了,书局也许是为了销量记,知道作者自己不肯写艳情内容,以为作者沽名钓誉,也不在意,直接找了耕田先生,让他模仿雪兰的文风,把所有‘一夜过后’都给补上了。
人家耕田先生本来就是干这个的,何况又特别喜欢《燃秦》,所以把‘一夜过后’写的趣味盎然、香艳至极,插在书里毫无违和感,流畅的仿佛一个人写得一样。
书局本以为合作的必定卖得多,于是《燃秦》多为合作版,结果书卖出去后,却有许多人找上门退货,说不要这个合作的修改版,要人家作者自己的原作。
没过多久,那个曾经在《长虹》上推荐《燃秦》的点墨流火还出来写了一个评论,大骂贪利书商在一部好书里画蛇添足,简直毁了人家的心血之作,也毁了一部可以流传后世的好作品,简直上升到了大是大非的地步,骂书商实乃文化界罪人云云。
至于雪兰,她在新书售出第一个月后,已经达到了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最高境界。稿酬你还可以计算计算,但这个成倍增长的销量带来的收入,算来算去脑子都可以打结了。
还记得新书发售第一天的事情。
一大早,雪兰和三姐急急忙忙吞下早饭就出门了,今天《燃秦》发售,她们要去附近的书店买一套回家,人家书商特意送的那套书不是被没收了吗?
结果来到书店里一看,柜台上只摆着七八本。
问一问价格,两块银元一套,老板奸商,别以为咱们不知道,定价才一块五好不好。
“临时去拿书的人太多,我这里好不容易才弄来几本,要不你们再等等,书局里加班加点地印刷呢。”老板说。
没办法,两块钱也只好买了,雪兰刚要掏出钱来。
老板却迟疑了一下问:“这书是你们姐俩看,还是给家里人买的?”
“当然是我们两个看了。”三姐道。
“哦……”老板意味深长地说,“那不能卖给你们,你们再等等,过两天过来,到时候我再卖给你们。”
“为什么呀?”三姐一脸不解地望着对方。
老板也不解释,就是拿走了书说:“还来我这里买,过两天来,我给你们一套最新、装订最好的,成不?”
雪兰一看那封面就明白怎么回事,这是个合作版,人家这书店老板还挺正直的,不卖给小孩黄书看。
如果之前,《燃秦》还只是报纸上的流行读物,而当它正式成书后,就完全不同了。
它的名字作为一条新闻上了《京华日报》,因为它火热的销售量,切实证明了它的风靡和流行,没人能再把它纯粹当成报纸上的一本普通小说了,随即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注视和越来越多的评价。
许编辑的笑容就没有落下过嘴角,人人见了都要道一声恭喜:“开门大吉啊许兄,咱们可是见识了一番什么叫洛阳纸贵。”
许编辑每每谦虚:“不敢当,不敢当,都是山岚先生写得好。”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许兄谦虚了。”
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