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此时此刻,“南岭三杰”正共同凝视着东方,同样严峻的面孔,同样炯炯有神的目光,一揽众山,默默无语,思绪万千!
在他们脚下,就是被称之为南天之门的南岭九嶷!
今天凌晨,他们一起来到顶峰,就是要在这里等候一个重要的消息,一个可能由此而掀起朝廷内外、五湖四海、天下江湖之中波涛汹涌、杀声四起、腥风血雨的特大消息!
(二)
九嶷山,南岭之巅,又名苍梧山,位于岭南零陵地界的宁远县南面,因相互连接的九座山峰高度略同、相貌皆为相似,故而得名。
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尧舜时代,九嶷山就已经闻名遐尔,蜚声华夏。
据传说,我国上古时代的氏族酋长、华夏民族三皇五帝之一的有虞氏舜帝,一生最喜南岭九嶷的景秀山川。在位期间,曾经多次带领手下大臣们,专程来到九嶷山巡视狩猎,体察民情。并多次与美丽端庄、贤名四溢的娥皇、女英二妃一起,游览九嶷山风光美景,留下了众多美丽动人的故事,最后把自己的终结之身,也留在了原始而又秀美无比的九嶷山上。
据《史记·五帝纪》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
另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大汉元封五年,即公元前一0六年,汉武帝亲赴南岭,祭祀虞舜于九嶷山上。
明朝开国之初的洪武四年,即公元一三七一年,洪武帝朱元璋专门命人在九嶷山上建立舜庙,以纪念这位上古舜帝的南巡之举,讴歌他的丰功伟绩。
舜庙后面,就是九嶷之中最富盛名的舜源峰;而在舜庙前面,则是以舜帝二妃名字命名的娥皇、女英两峰并排而立。
在九嶷山上,历朝历代曾经留下过许多赞美九嶷山巍峨险峻、秀美风光和舜帝丰功伟绩的壁书碑刻,遗址至今尚存。著名的铭摩崖石刻,就在九嶷山的玉琯岩上。
铭摩崖石刻高约一尺六寸,宽约一尺九寸,隶书体,铭文作九行,字径约为一寸五分。跋语作五行,字较小,在铭文之后。
据唐代欧阳询所编的《艺文类聚》记载,铭文为东汉蔡邕所作。铭文云:“岩岩九嶷,峻极于天,触石肤合,兴播建云。时风嘉雨,浸润下民,芒芒南土,实赖厥勋。逮于虞舜,圣德光明,克谐顽傲,以孝蒸蒸。师锡帝世,尧而授徵,受终文祖,璇玑是承。太阶以平,人以有终,遂葬九嶷,解体而升。登此崔嵬,托灵神仙。”
据传,现存的摩崖石刻,则是宋朝淳佑六年,即公元一二四六年,永州郡守李袭之专门嘱咐郡人李挺祖重书。
正如瞿中溶在《金石文录》中所赞,铭摩崖石刻,“取法汉隶,结构有体,在宋人中已不可多得。”
由古至今,巍峨的南岭九嶷山,峰杰地灵,美丽如斯!
翠梁跌宕,起伏连绵,蜿蜒百里,回肠荡气,到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秀美春色。
密茂的竹林,参天的大树,犹如矗立在南天门的天柱,一棵棵挺拔向上,傲视宇宙。
委婉的小溪,潺潺流水,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一条条小鱼,无忧无虑地在水中漂游、嘻戏,好个惬意!好个自在!
美丽的小鸟,迎着朝阳,展开歌喉,在树梢,在竹林中,在绿色清香的草地上“叽叽喳喳”地欢叫着,好象在演唱着一曲曲美妙动人的歌声。
阵阵山风吹来,吹动着山顶上的树叶不停地来回抖动,不断地发出“沙沙沙”的声音,也吹动着“三侠”藏青的衣角,左右不断地摇摆着。
(三)
下面,让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神州大地正义力量的三大首领——三位杰出的统帅人物!
周天,祖籍江西九江庐山人氏,父母早逝,自小孤零,家境贫寒,是个典型的穷苦孩子。五岁时,由邻居寄养,过着流离所失的日子。
因少年时体弱多病,到了八岁那年,邻居将他送入南少林,习武强身,顺便图个温饱。
由于他为人淳厚、实在,待人特别坦率、真诚,有情有义,因而深受师父和师兄们的喜欢。加上他练功极为刻苦,个人悟性也不错,而且平日里十分的勤快,从来不偷懒,什么杂务琐事,他都总是抢着去干,大家都很喜爱他,也特别愿意教他武功。
所以,入寺不久,在师父和众位师兄的悉心教导下,他的功夫居然突飞猛进。到了十六岁那一年,他已经练就了一身很好的少林武功,成为南少林后辈优秀弟子。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秋天,因不满大明官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