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乐观向上原本是件好事,做人就应该这样,但在生意场上或股市,只有真相才能对市场起到帮助和保护作用,而不是不切实际的期望和毫无保障的乐观。预先得到警示就等于提前做好了准备,在危机发生之前就发出警告,自然要比危机发生了再告知公众更好。所有结果都是某种原因造成的,而在公众看到这种结果之前原因早已存在了。正确的做法是,判断出这种原因就作出反应,因为如果等到人们亲眼看到所造成的结果时,往往已经晚了。
有人会说,现在行情这么好,正是“放手一博”的好时机,不大胆点、积极点,怎么赚大钱啊?是的,这句话要是在一年前说,叫“识时务”;在半年前说,叫“明大势”;再往前,还不能确立大牛市的格局,就得算“先知先觉”;而现在才说,是不是稍嫌晚了点呢?其实应该还不算晚,大牛市最多走完了中段,后面还有更大的行情,但时机上似乎不合适,现在面临的调整的概率要比继续上涨大——调整之后,再大胆做多,会比满仓参与调整好得多。
再谈谨慎、理智与减仓(下)
时间:2007…09…03 08:28:15
正因为“5·30”之后的下跌未能走出一波真正的调整浪,股指在7月6日即返身上行,结束了调整,时间仅仅一个月零一点,因此这一轮调整仍然是不充分、不完整的,虽然不少个股的下跌完全达到了“大调整”的幅度,但最终受关注的还是股指。因此,“5·30”这波由政策面引发的(即管理层主导和愿意看到的)调整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多只是一轮“强制性的结构调整”,而本轮牛市的真正调整,还始终未露“峥嵘”。
应该说,自5月30日推出“调高印花税”政策后,管理层的“心态”是复杂的,态度是暧昧的——财政部调税措施之烈、影响之猛,是管理层始料未及的,要知道之前的“###道金牌”根本不起什么作用,市场我行我素。谁知道这次一棒子下去,股市大有被打懵、打跨之虞,要是从此一蹶不振,那可如何是好?于是对财政部加税政策的质疑声音多了起来,之后“救市”、“护市”的措施也多了起来,最直接的就是基金发行加速,配合舆论导向,一时间基民大增,基金资金大增,于是机构狂抢蓝筹股,于是股指一涨再涨,眼看又要失控……那又该降温了,于是又是“蓝筹泡沫论”,又是“QDII向基金券商开放”,又是“港股直通车”等,目前的政策意图无疑又有所转向了。
政策意图往往代表股市的方向,中长线向好是谁都愿意看到的,明年的中国奥运年更是不能有半点含糊的,那么现在不调,更待何时?除了政治因素,基本面还有许多因素都在给短期市场增添变数,比如股指期货推出时间的选择(在过高的股指推出期指无疑是非常冒险的)、创业板推出的进程、AH股股价接轨的趋势、QDII推进的速度、特别国债的发行、进一步宏观调控的政策出台等,哪一条都不是“吃素”的,不慎重考虑,行吗?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有益的投资理论与策略(4)
撇开这些不说,光从技术上、走势上看,现在也应该是进行一轮调整的时候了。首先,从大的形态看,牛市中是允许也必然有调整浪的,虽然此轮牛市已在去年6~8月、今年1~3月和6~7月有过三次震荡的过程,但时间都较短,幅度均较浅,都只能算是上升过程中的中继整理形态,称不上一个真正的调整浪,也即从998点运行至今,牛市一直在走“大一浪”,而期间的几次震荡,正好把这一个大浪划分为几个较为清晰的小浪型,那么现在是否已经运行到第5小浪了呢?“大二浪”调整是不是就要来了呢?从中国台湾股市对外开放后走出的大行情看,第一大浪与目前A股一样强劲有力,即从1985年7月30日的636点启动涨到1987年10月1日的4673点,用时两年多,上涨幅度630%,之后进行的第二浪调整,在两个月内下跌到2298点,跌幅超过50%。虽然历史不是拿来直接比的,但至少可以借鉴,所谓“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其次,从市场运作的过程看,一轮行情或是一个大的热点炒作,往往先是龙头拉升,然后相关品种联想跟风,之后热点全面扩散,以致“曲终人散”。反观本轮行情,无论是从整个大盘来说(先是权重股领涨,然后二线股热炒,最后三、四线股全面启动),还是从热点板块的炒作来看(银行、有色、地产、钢铁等均经历了从龙头发威—板块联动—全面启动—开始降温的过程),均有完成了一轮炒作的迹象,那么接下来进行调整也就顺理成章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