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部分(第3/4 页)
攒下了好大一副家当。而且,这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白银是北宋的岁币,一年十万,几十年下来,也是一笔天文数字。
“银库共有白银六百六十七万三千量,扣除损耗和无法对帐的部分,至少有六百六十六万两。”老卒捧着帐本说。
“啊!”所有人都惊叫成声。
这还仅仅是西夏的一个银库房。同样的库房在城中还有不少,除了白银,还有黄金、丝绸、茶叶、铜钱、甲仗……
“这次西征值了!”所有人心中都闪过这个念头。
正在这个时候,只听得哗啦一声巨响,众人连忙转头看过去。
原来是那孙重山一不小心撞在一个大木架子上,这些架子也不知道放了多少年,如何经受得住这样的碰撞,瞬间崩塌了。
烟尘斗乱,倒塌的架子引起连锁反应,又有四个木架倒下,大量的银锭从空中落下,流水一样满地流泻。
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银子在地上流淌,所有人都呆住了。
杨华哈哈大笑:“白银之河,把兴庆府改名银川吧。”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三百二十九章 未来的政区
地名是胜利者的权利,杨华认为将西夏的地名改上自己的统治。为了不对历史做出太大的改动,他还是沿用了后世的地名。
其实,银川这个名字真的好听,塞上江南,白银之川,必将是河东军的乐土。
库房太多,一时也看不过来,加上刚进城,事务实在太多,杨华也没工夫一一将所有库房都看过,便将清点数目的工作交给高昌,带着众人回到新设的西征军行辕。
说起修改地名,杨华倒来了兴趣。这次灭夏之战,所有带着党项色彩的名字都要被抹掉。西夏本分为左右两厢,现在杨华已经彻底拿下了左厢的银川平原和后世陕西的东北部分。银川平原到手之后,北面的河套平原无险可守,自然瓜熟蒂落。
也是说,西夏的左厢加上右厢的大部都将落到杨华手中。至于右厢残留的甘州、沙州和三万沙州军,杨华也没兴趣理睬。这三万人已经不可能对大局产生任何影响,且放到一边容以后再说。
等河东西征军各大将领和高官都来到行辕时,杨华先问了半天城中局势如何。众人回答说,已经接手城中各街区的防务,而十万俘虏兵和民夫已经带着俘虏退出城去等待整编。各街赈济灾民一事进行得很顺利,城中百姓都感念杨华赈济之恩,市井秩序井然。同时,各街区管制使已经接手民政,正在登记户口,并征集民夫搬运尸体,清理街垒,打扫卫生。
“恩,不错,记住了,我河东军不可扰民,要让百姓看出我河东军和俘虏军是不一样的。”听到城中秩序已经恢复,杨华满意地松了一口气。
于忆一只躲在旁边敢说话,见杨华难得地露出微笑,这才大着胆子问:“大人,俘虏军如何处理,这么多人,若放任不管,只怕将来是个祸患。”他一心要成立一个新军,可杨华一直没开这个口,|Qī…shū…ωǎng|他有些忍不住了。
说起俘虏军,杨华这才道:“俘虏军中的精锐已经部分补充进了我河东军中,剩余的你再从中选一万人编练一支新军出来吧。名字就叫银川军,这是一个混成军团,除了步兵,还要编一千骑兵。”
听杨华说要给于忆一千骑兵,军中诸将都面带羡慕。而于忆则欢喜得几乎要笑出声来,可是,杨华接下去地话却让他笑不出来了。
杨华:“银川军编成之后。立即开拔去河套。把那里地牧场都给我拿到手。于忆。你以后就带着这一万人把我地牧场守好。注意监视漠北地蒙古人。”
“原来是要我去戍边啊。这简直就是流放。”于忆有些不满了。
“怎么。你不想去。不去我就换人。免去于忆银川军统制一职。调天武军去做都头。梁云龙。你去做银川军地统制吧。”杨华随口说:“你是马贩子。那地方应该熟悉吧?”
“都头……”于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地耳朵。从一个统制官到都头。其间地差别何止千里。
梁云龙苦笑:“末将是骑兵军官。没带过大兵团。再说。银川军那群渣滓。除了于将军。没人镇得住。”
“是啊。是啊。”李鹞子气冲冲地站起来:“梁云龙是我地得力干将。游奕军离不开他。别想从我这里挖人!”
“我……还是我来干吧。”于忆无奈地说。
“哼,军人以服从为天职,还同我讨价还价了?”杨华哼了一声:“给你半年时间,秋后,我要看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