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视,发现他文案不整,公务混乱,只会说奉承话,这样的人岂不误事!想请景略代劳,可以吗?”
王猛连忙跪下说:“小臣现在的事情还没办好,以致使陛下担忧。陛下再有新的任命,小臣不敢承担。”
苻坚说:“景略不必推辞了,以尚书左丞职衔去暂时兼治始平,有何不可?再去始平,请一如既往,大胆处置,不必有丝毫担心。”
消息连夜传出来,震撼了长安所有秦国官员,他们料不到有那么突然的罢免和任命,许多人气得咬牙切齿;而且,影响最大的不只是长安官员,更有始平的富豪权贵,他们没想到对王猛的强烈反对竟是助他升官。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四三 新政八条
由于夜宴的时间长,第二天,王猛出发迟了些。他和随员们尚未到达始平,始平豪强人士们早在大动作退还往日侵占的土地房产。强占看来不行了,长安的消息已经使这些人万分心虚,可怕的王猛不仅没被扳倒,反倒升了官。弄不好罚没家产不说,被打得皮开肉绽七窍流血都有可能!
王猛返回始平未满一月,始平的局面完全改变。没听说哪里还有豪门公开仗势欺人,劫掠危害的盗贼销声匿迹。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王猛想起了孔子的这句名言。
他觉得下一步必须奖励农桑,因为他当过多年樵夫,熟悉农耕生活。
正在这么筹划,忽然传来了天王旨意,召他迅速回京议事。传送旨意的官员十分年轻,王猛接旨以后,他就笑嘻嘻口称“学生苟智拜见王大人。”
王猛答礼说:“按天王旨意,苟智先生是来任职始平令的,希望苟智先生有很多善政,比我做得好。”
苟智又笑嘻嘻说:“学生只会萧规曹随,岂敢跟王大人比!”
王猛是第一次见苟智,没有多说话就按苻坚要求赶回长安议事。
“景略,始平你开了个好头,后面交给苟智去办吧,我们要共商更重要的事。”看见王猛,苻坚就说。
“陛下,始平要做的事还千头万绪,不知苟智其人将如何办理,陛下可曾嘱咐过?”王猛问道。
“苟智是樊世外孙,很多*推荐他,说起来他也属于太后亲族。由于急着让景略回长安,就委任了此人。我告诉他,要他‘萧规曹随’,照你的去做,大约不会错太远吧。”苻坚说。
“但愿他能做得更好。”王猛说。
“景略,我急切召你来长安,是想和你商议全国的事。我们缺乏一个全国施政的规划,制定这样的规划比治理始平肯定更重要。你看看这个——”说着,苻坚拿出一张草拟的文稿递给王猛,“这是我初拟的新政要点,要在全国施行的,想听你的看法。”
王猛双手接过文稿,逐条细读,然后俯伏在地激动地说:“陛下英明,这几条施行起来将是秦民之福。以臣之见,有几条可以稍作修改,还可增加‘旌节义’‘继绝世’两条,这将有利于秦地人口增加。”
苻坚略一思考,在另纸上将王猛所说两点很快写上,于是,这份文稿的提纲共有了八条:举异才,修废职,课农桑,恤困穷,礼百神,立学校,旌节义,继绝世。
这八条全用文言写成,非常简捷,要是改用白话,它可以这样说:选拔优秀人才,整顿政府部门职能,督导农业生产,救助穷苦人群,宗教信仰自由,兴办学校,表彰守节尽义男女,给断了后代的人家续嗣。
这么说大概没有弄错原意。例如,把“礼百神”说成“宗教信仰自由”错了没有?没错。前边说过,西晋时期,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数极多,在函谷关内,已占总人口的一半。各个族群敬仰的神祗不会完全一致。政策来个“礼百神”,你想求佛的去拜佛,想成仙的去修道,一概尊重,不就宗教信仰自由了吗?“旌节义”“继绝世”两条起什么作用,何需那么强调?须知那是一个战乱频繁,人民颠沛流离而且人口大量减少的时期,“旌节义”,使守节重义的男女受到尊重,至少能促进家庭结构稳定,只有刻意寻求“*”的男女,日子恐怕不太顺心;“继绝世”则会招来流散人口——秦国那儿还保留着咱先人的户籍呢,何不归去来兮?所以王猛说这两条有利于秦国人口增加。
订好了新政八条,苻坚微笑着向王猛说:“景略,这新政是我们制定的,你最了解新政,请你任职中书令,负责督促新政的执行。”
“陛下,臣遵命。”王猛毫不犹豫地回答,他记起了自己离别故乡时“一扫山河净”的宏愿。
四四 遭遇“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