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一 西晋之乱:嫡子皇帝和淑女皇后
本故事从遥远的西晋说起。
话说西晋时期,晋武帝司马炎养了个痴呆儿子司马衷。他怎么个呆法?且举例说明。
有次他在一座名叫华林园的皇家林苑玩乐,听到蛤蟆咯咯地鸣叫,忽然回头向跟班随从发问:“那鸣者是为官呢,还是为私呢?”
这个问题难坏了左右跟班随从,因为蛤蟆鸣叫究竟为私还是为官,的确没法说。幸得有个随从机灵,他回答说:“在官地鸣叫的为官,在私地鸣叫的为私。”司马衷对回答十分满意,不再追问下去,随从们这才过了一关。
窥斑知豹,能问出如此惊人问题,绝非脑袋偶然灌点水的人可以办到,那必须公平地定为痴呆级。巧的是这个呆子恰好是司马炎皇后杨艳所生嫡子,而且由于他同母哥哥早死,他成了老大。按照当时皇家规矩,铁定是太子爷。
忠于晋朝廷的臣子们看见太子如此模样,免不了十分担心。因为西晋的建立不是一件简单事,那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以及司马炎本人长期苦心经营的结果,能在这样一个朝廷当官为臣,那些臣子们感觉幸运,他们不能眼见晋室崩溃。但臣子们又绝不敢公开提出撤换太子这样的要求,太子是为“储君”,谁敢冒犯太子?
当时一位名叫卫瓘的大臣想了个办法,他假装酒醉,抚摸晋武帝的御座说了句很含蓄的话:“此座可惜呀!”
晋武帝不傻,他当然听得出卫瓘的意思。但他并不将那意思挑明,只说:“您先生真是醉了吧?”这旁敲侧击式的回答吓得卫瓘心惊胆战,再不敢开口。
大臣不开口,小臣自然更没人说。但整个朝廷一片沉寂,并不等于太子不痴呆。即便做父亲的晋武帝司马炎也知道这儿子究竟是什么货,也知道情况的危险性。他将情况向杨艳皇后说明,征求皇后的意见。
杨皇后赶紧回答:“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
这话在当时冠冕堂皇,中规中矩,无可置辩地被当做真理,可叹西晋王朝也就因此注定短命。倘使杨皇后一干人的思想观念转变一下,另选个合适的人接班,晋王朝未必不发达起来,未必一定是后来那种结局,真可惜那种机会被一个固定的守旧观念活活坑了!
听皇后这么说,司马炎只好选派身边一个名叫谢玖的“才人”给呆儿子“侍寝”,希望由此添个聪明嫡皇孙。这一招很巧妙,很灵验,那呆子虽说傻气,却还懂得男女之事,加上“才人”谢玖调教有方,不久,嫡皇孙司马遹(音域)真就出世了。
晋武帝感到司马遹乖觉,极其喜爱,还在他幼儿时期,就叫来同桌吃饭。
不料这又闹出了笑话,呆子司马衷傻傻地盯着孩子好一阵,忽然发问:“他是谁?从哪里来的?”
这问题自然又让周围的人目瞪口呆,晋武帝费了好多唇舌,叮嘱呆子牢记孩子是他的亲生儿子,才算平息风波。
试想,如此一个问题傻呼呼,容易被人忽悠,连亲生儿子都认不清的的人怎么当皇帝,怎么处理朝政?
所以,老皇帝司马炎死去,呆子登基不久,西晋就仿佛一个被艾滋病毒感染已久病情突然爆发的人,从内脏到皮肉片片溃烂,无可收拾。
首先发作的是宫廷后党之争。
司马炎当初选太子妃看中的本是大臣卫瓘之女,可是身为丞相的贾充也有个女儿,他极想让自己的女儿中选。
论条件,贾女比卫女要差一大截。司马炎曾经评价说:“卫氏种贤而多子,长而美白,贾氏种妒而少子,短而丑黑。”显然,司马炎挑儿媳确实动了一番心思,所作比较似乎还涉及遗传学知识,相当有道理。
只是贾丞相并不因此放弃努力,他不仅让官友们随时在皇帝面前颂扬自己女儿的才德,还打发老婆郭槐三天两头往皇宫跑,不住地向呆子生母皇后杨艳送礼。钱能通神,皇后当然也可通融。郭槐的厚礼几下子将杨皇后打翻了,杨皇后就不断在司马炎枕边吹风,说那名叫南风的贾女其实很美丽贤淑,比卫女强。司马炎架不住一阵阵的风吹,以为自己观察有误,就答应要求,让淑女贾南风做了太子妃。
年轻的贾淑女倒是并不特别丑,特别的是她的淑女表现竟是又悍又妒,呆子司马衷一见这太子妃就怕。她容不得司马衷亲近别的女人,亲自动手杀了几个碍眼的美女。看见司马衷有小妾怀孕,随手抄家伙就砸。所操家伙不是砖头就是榔头,都是厉害之物,当场让那胎儿堕地而死。
这贾妃放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