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中国人史纲epub > 第6部分

第6部分(第3/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我!开局三个天赋技能太多了SS级天赋,代价是变成女生?领主:我愿建立一方乐土王屠霸业心火沸腾你为什么不打篮球?球神双职业,无限重置,阁下如何应对LOL:我真不是演员啊!第四天灾:玩家对抗玩的就是真实足球教练,我选择国足全民巨鱼求生:我能听到巨鱼心声霸球道绽放于冬网游三国:从南海开始,虎视天下网游大神饶了我规则怪谈:贫僧唐三藏,百无禁忌!我的世界之开局无限资源火影之我在木叶砸金蛋

七 演员

我们已经介绍了中国历史舞台的外貌,现在再介绍在这个舞台上出现的演员。

有一个故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华人的种族成份,中华民国初建立时,曾使用五色旗作为国旗,国旗上横列着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这个国旗维持了十七年的寿命,才被取消,原因之一是,还有同样重要一支的苗民族,未曾列入,同时也忽略了其他少数民族。

不过事实上,汉民族居绝对多数,其他民族居绝对少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时,中国的人口估计有四亿五千万,而汉民族四亿二千万,占百分之九十四。其他各民族的总和只不过三千万,占百分之六。

中华人是黄种人的一支,与白种人和黑种人有一目了然的区别。中国人具有黄种人的共同特征,也具有唯有中国人才有的特征。最初到中国的西洋人,往往发现中华人的相貌竟然完全相同,不禁担心中国人自己之间如何辨识。这说明中华人自成一个血缘系统,虽经过无数混血,但中华民族单一的元素仍然十分强烈。最显著的是体格方面,中华人比较矮小,平均高度一百六十五厘米左右(北方人比较高,平均一百七十厘米,南方人平均只一百六十厘米),这个平均高度远低于白种人,以致跟白种人谈话时,不得不把头上仰,中华人对这种现象当然非常的不高兴,在诸如篮球之类的竞赛上,中华人可以说无力跟旗杆一样高的白种人对抗,但灵活地跳跃使中华人在战场上得到相对的补偿。其次,中华人的眼珠是黑色的(假如他有一双白种人的蓝眼珠或灰眼珠,他一定是一个瞎子);头发也是黑色的,又直又硬,以致中华人对黑种人卷曲的头发大惑不解。最显著的另一件事是,中华人的鼻子比较低而体毛比较稀少,因之对白种人的高而大的鼻子和身上乱草般的体毛最为惊讶。

中华人是什么时候在黄河流域出现的,以及他们为什么不在尼罗河出现,也不在密西西比河出现,而恰恰地在黄河出现,原因如何,我们一点都不知道。只知道当纪元前六世纪时,古中华文明已有高度成就,中华人已建立了强大的政府组织达一千余年,而遍地仍布满了使中华人狼狈不堪的野蛮民族。那些被称为“戎”、“狄”的野蛮民族的若干部落,距当时周王朝的首都洛邑(河南洛阳),最近不过三十公里。周王朝的国王有时还得跟他们结盟,有时还被他们赶出洛邑。

然而,大概就在那时候,中华人形成他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特有性格:第一是确定了农业生活,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民族像中华人这么喜爱耕种。中华人足迹所到之处,必然地会出现青葱的农田。一个中华人就是一棵树,离不开泥土,而且紧抓着泥土,根深蒂固。第二是中华人喜爱和平,这是由泥土的芳香而来。游牧民族和商人先天的具有侵略的冲动,农民则根本不喜欢侵略,因为侵略行为和侵略结果都对他没有直接利益。只有长久的安定,才可以保障田中的庄稼收获。第三是中华人日增的保守性,农村是世界上最少变化的社会,缺少刺激和竟争,不容易产生冒险的和开创的精神。从这种社会孕育出来的儒家思想在政治上和教育上取得控制权之后,更使保守的倾向加强。

中华人是世界上最善良的民族之一,虽然在历史上不断出现战争,不断出现杀戮,但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都是如此,不同的是这都不是中华人主动的追求。只有在受到外来异民族过度的侵略,或受到贪暴官员过度的迫害时,才会发出壮烈的反击。中华人真正的英雄气概和高贵的精神价值,在反击中全部显露,也在这种反击中,滚雪球般地不断壮大。

信史时代之后不久,中华人即创造出中国第一个黄金时代——大黄金时代,自纪元前五世纪到纪元前一世纪,这正是中华人的青春年龄,有无穷的澎湃活力去追求进步和胜利,他们使古中华文明光芒四射。

中华人最早的劲敌是瀚海沙漠上的匈奴人,经过三百年的战斗而终于把它击溃,匈奴一支向西逃亡,引起欧洲民族的大迁移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一支于一世纪时向中国投降。四世纪时,匈奴人和散居在中国北部中部各地的鲜卑人、羯人、氐人、羌人五种少数民族,被称为“五胡”,乘当时的晋王朝因残酷、愚蠢和长期的自相残杀而失去控制力之际,纷纷叛变,跟若干中华民族的野心家先后建立了十九个独立王国,造成历时三百年的大分裂时代。

大分裂时代于六世纪结束,五胡全部被中华人同化。一个含着五胡血液的新生的中华人,昂然兴起,在七世纪时再度发挥他们强大的能力,创造出中国第二个黄金时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帝心独宠逆天庶女:胖妃要休夫老攻总以为我把他当替身天生赢家[古穿今]绝色宫女是王妃树欲静而风不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