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部分(第2/4 页)
,临安城里,大宋百姓莫不喜极而泣。
自绍兴南渡,帝国暂避临安,一代代的文臣武将、忠良百姓,谁人不期盼东京城光复?
当年岳武穆兵临汴京城下,却因为十二道金牌而不能入,可是现在,今天,又有一个北伐名将替代岳飞完成了这一遗憾。
顾同,汴京光复。
这两个字词,着了魔一样的深深地刻在了闻听讯息的百姓心中,此刻,顾同是军神在世,是大宋柱梁。
当路铎亮明身份的那刻,守城校尉就不敢拦他去路了,不说路铎代表着隐隐称霸北方的顾同,就只说沉浸在汴京收复欣喜之中的百姓,要是知道传捷报的使者不能入城,恐怕就能把他撕碎。
路铎进了城,受到了临安城中百姓自发的欢迎,夹道十里,鲜花、欢呼,路铎此生此世从来不敢想象,自己竟然会有这样的一天。
路铎是北人,心中自然难以明白街道两旁这些满脸泪水的百姓们的心情。
夹道相迎者,多是女真铁骑南下之时,不得以渡江水移居江南者,此刻,得知梦中的那方故土终于收复,不日就可以迁回到故里居住,质朴的百姓,焉能不喜?
几代人的梦想,一朝实现,故民心喜悦如斯。
路铎就在这样的气氛之中,来到了大宋枢密院,军方捷报,先入枢密院,至于约见韩侂胄,路铎相信,此刻,怕是韩侂胄急的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不用他去求见,韩侂胄就会主动现身。
果不其然,当从皇宫之中才走了出来的韩侂胄,听到满城欢呼‘汴京光复’、‘晋王无敌’等等声音的时候,就立刻惊得难以淡定了。
等到下属将消息探听清楚,心中惊怒之下,韩侂胄立即转变方向,就往枢密院而来。
外将但凡回朝,必须要入枢密院报备,韩侂胄知道在这里可以见到顾同的使者,是以就直直行来。
往枢密院行来的路上,韩侂胄的心中波涛的一样的难以安定。
晋军收复汴京,这不是存心给已经进行中的和议之谈添堵吗?难道顾同真的是打算要跟朝廷对着干吗?可是既然顾同违抗皇命,打下了汴京城,又为何要派遣使者来临安城中传捷报?拿下汴京之后,顾同还会进一步向北攻击吗?女真人还能抵抗的住吗?自己究竟应该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不过短短片刻钟的时间之中,韩侂胄的心里面就闪现过一连串的疑问。
作为大宋王朝实际上的主宰者以及北伐战争的倡导者,韩侂胄不能不思考这样多,况且一个迅速崛起的顾同,究竟于他而言是利是弊,这些他也必须思考清楚。
朋友?敌人?
韩侂胄比任何人都清楚,那个在北方已经可以称霸的男人对整个时局的影响力了,因此,越靠近枢密院,他的心就越加平静,他不得不平静,因为他必须彻底弄明白,顾同的心思以及打算。
“或许,他遣使来朝,就是为了表明他的心意吧?”
枢密院门口,韩陀胄下了轿,头也不回的就走进了枢密院的大门。
第426章 下套(下)
顾同究竟是何打算,韩陀胄迫切的想要知道。
同样,暗中积极推动着宋金和解的史弥远等人,也关注着顾同的使者将要传来的声音。
如大金皇帝派出的和议大臣、大金国枢密院枢密使完颜襄,更是忧虑难安,汴京失守,稍有不慎,仆散揆三十几万大军就会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一旦这三十几万大军也都留在了淮水两岸的话,恐怕大金国连谈判的资格也会失去。
决不允许王朝的最后一点气运就这样消失,完颜襄派人观察晋王使者路铎的同时,也加快了对史弥远之流的影响。从进入临安城之前,他就暗中分析了此次和议可以拉拢的一些势力,无疑,力主和议的史弥远,就是最好的同盟者。
比之史弥远的担忧,完颜襄的有心,和城中大多数百姓一样,希望收复失地的宋臣们,莫不希望晋王使者带来的还有其他的消息,比如,不同意和议,比如,晋军会继续北伐等等。
就在各方势力的关切之中,韩陀胄见到了路铎。
路铎在等候韩侂胄召见的时间里面,就已经完全的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他这次是要给韩侂胄下一个套,顺便把史弥远、完颜襄、赵宋皇室也套进去,是以,一个良好的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卑职晋王府参军校尉,见过相爷,恭祝相爷福寿绵延。”
作为世代官宦之家出身的路铎,对于这些礼数,比任何人都精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