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部分(第2/4 页)
好在杨修义也清楚,推行新的制度,定然会遭遇到无数的阻力,尤其是在这片才打下来的土地之上,很难避免不伤害到本土势力的利益,一旦双方在各自利益之上发生冲突,流血牺牲,自然在所难免。
不过有了陈季常的话,杨修义心中大概也是有了底气,毕竟只要军队在这里一天,那么那些本土势力,就要掂量掂量,要不要鸡蛋碰石头了。
“元帅放心,修义自然会以主公托付为己任,鞠躬尽碎,不敢有所懈怠。”杨修义脸色一振,改革的路上,不管是刀山还是火海,他都将一无反顾。
陈季常点了点头,不过又担心杨修义一人难以应付的过来,于是就对着身旁的耶律楚材还有李好义说道:“楚材、好义,你二人就好生配合杨大人的工作,楚材要多多学习理政,好义,你就负责带兵,凡是有人敢于反对杨大人和他的政策,你就按我说的去办,不管发生什么,后果我来担。”
陈季常的话,让耶律楚材心中一喜,能够在行省制推行之初,就参与其中,其收获,定然不会小的。比之耶律楚材,李好义的内心则是一阵苦涩,他明白,恐怕大军回撤的时候,留下来担任云南行省提督兵马使的人选,就是他了。
第405章 安定大理(下)
会议徐徐进行,等到夜已三更,众人这才意兴阑珊的止住了话题,将后续未尽的议题约定来日商议。
杨修义、耶律楚材等人起身各自回住处歇息,陈季常却单独将李好义留了下来。
“知道我为什么要将你留下来吗?”陈季常看着一脸郁闷的李好义,悄声问道。
“元帅,末将知道错了。”李好义自然明白陈季常所说的留下来是什么意思,留下来,不是说众人散会,将他一人独自留下,而是说将他选做云南提督兵马使,留在大理,镇守边疆。
“呵呵,坐下说吧!”陈季常未置可否的看了眼李好义,一边示意坐下说话,一边继续言道:“你说你错了,那你说说,是错在了什么地方?”
第一次,陈季常和李好义谈论起大理城攻夺战,其实,这个话不说出来,将会始终是个心结,陈季常不想李好义想的太多,故而选择了这样的一个时机。
“元帅,末将不该为了一己私利,不该为了功名业绩,置万军生死于不顾,南征伤亡如此惨重,都是怪末将的任性,元帅,我愿意留下来,陪伴那些死去的兄弟们。。”李好义深深地低下了头,看也不敢看陈季常,可以想象,他心中的愧疚是多么的严重。
“我不是听你说这些话的。”陈季常叹了口气,看着李好义的样子,他也心痛,但是有些事情,不说出来,往往会折磨一个人一辈子。
“好义,留你下来,其实不只是想让你在这里戴罪立功,更多的,是想借这个机会,好好磨练磨练你!”陈季常说道:“其实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看着晋军之中,随着主公起家的老兵,立功无数,觉得自己以及巴蜀归降过来的将士们,没有寸功,难以抬起头,所以,想趁着大理一战,多赚取些功勋,好尽快融入军队,这些想法,其实本无可厚非,军人,就该有荣誉心,羞耻心,知不足而勇于弥补,可是,你千不该,万不该,不该丧失了理智,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是谁也知道,往往一个将领的决定,死去的不只是你麾下的士兵,更是战士们身后的每一个家庭的希望。为将者,当三思而后行,慎之又慎,宁可小心翼翼,也不能贸然行动。我这些话,你可明白?”
陈季常说完,李好义就一直在思虑着前者所说的话,大概过了一刻钟左右吧,他才抬起头,“元帅,谢谢你。”直到现在,李好义才懂得了陈季常的用心之苦。
陈季常挥挥手一笑,说道:“其实你应该谢谢主公才是,此次大军南下,知道为什么要以老巴蜀军队作为主力吗?就是为了给你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就是为了能够让你,好古、巨源等人,放下心中的芥蒂,早日融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之中来。好在南征一战,你们也没有让主公失望,不管是大理争夺战,还是苍山一战,都可圈可点,将士们做得都不错!主公知道了,一定会倍感欣慰的。”
李好义无比的震惊,此刻,他才觉得自己是有多么的可笑,原来自己一直耿耿于怀的那些东西,顾同都有注意到,而且前方百计的给自己等人机会。是我辜负了主公的厚望啊!心中长长一叹,李好义心中却是彻底的被顾同和陈季常的用心良苦感化了。
“你也不要想那么多了,现在所要做的,就是配合好杨大人,将行省尽快建立起来,将云南地区的形势,给我彻底的稳定下来,从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