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页)
晋阳被大水淹了之后,城里的情况越来越困难了。赵襄子非常着急,
对他的门客张孟谈说:“民心固然没变,可是要是水势再涨起来,全城也就
保不住了。”张孟谈说:“我看韩家和魏家把土地割让给智伯瑶,是不会心甘
情愿的,我想办法找他们两家说说去。”当天晚上,赵襄子就派张孟谈偷偷
地出城,先找到了韩康子,再找到魏桓子,约他们反过来一起攻打智伯瑶。
韩、魏两家正在犹豫,给张孟谈一说,自然都同意了。
第二天夜里,过了三更,智伯瑶正在自己的营里睡着,猛然间听见一
片喊杀的声音。他连忙从卧榻上爬起来,发现衣裳和被子全湿了,再定睛一
看,兵营里全是水。他开始还以为大概是堤坝决口,大水灌到自己营里来了,
赶紧叫兵士们去抢修。但是不一会,水势越来越大,把兵营全淹了。智伯瑶
正在惊慌不定,一霎时,四面八方响起了战鼓。赵、韩、魏三家的士兵驾着
小船、木筏一齐冲杀过来。智家的兵士,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里的不计其数。
智伯瑶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马逮住杀了。
赵、韩、魏三家灭了智家,不但把智伯瑶侵占两家的土地收了回来,
连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以后,他们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
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认也没有用,不如做个顺
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
打那以后,韩(都城在今河南禹县,后迁至今河南新郑)、赵(都城在
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魏(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
至今河南开封)都成为中原大国,加上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历史上称
为“战国七雄”。
29 商鞅南门立木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
后。贴邻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奋图强,首先
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
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
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在卫国
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
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
易进行了。”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
力反对。秦孝公一看反对的人这么多,自己刚刚即位,怕闹出乱子来,就把
改革的事暂时搁了下来。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就拜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官名),
说:“从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
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
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
十两金子。”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
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
开玩笑吧。”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
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
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
也没少。
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