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某些意志薄弱者也许会通过自甘平庸或堕落沉沦来换取安逸,但是,那些意志顽强的人则会从中获取力量、信心和胜利。
培根说得好,“人类没有很好地认识他们的财富,也没有很好地理解他们的实力:对于前者,人们竞把它信奉为无所不能的东西;对于后者,人们又太不把它当一同事,对自己的实力太缺乏信心”。自我奋起和超越将教会一个人从他个人能力的蓄水池中汲取动力,从自身的努力和成就中品味甘甜,学会以合适的劳动来供养自己。富足安逸对贪图享乐和自我放纵的人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尤其是对那些被欲望所驾驭、缺乏自制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因此,绝大多数的富人仍然能够在他们这一代人中奋发努力地工作——他们“鄙视享乐而愿意在辛勤劳动中度过时光”。带上自己准备好的东西去度假,享受乡间野外的无穷乐趣——然后又到海外旅游,去巴黎,维也纳或罗马——所有这些对一个喜好玩乐而又富有的人来说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而且他将不再情愿去长时间从事任何艰苦的工作。
尽管有着如此多令人快活的诱感,且都在他财力所及范围之内,然而,与其他具备同等条件的人不同的是,巴威尔没有选择这种享乐的生活方式,而是追求过一种清淡的文人生活。与比隆相似,巴威尔经过万分艰辛创作出来的首部诗词《杂草和野花》是个败笔,他再次努力的结果是小说《福克兰》,同样也是部失败之作。意志薄弱者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肯定会放弃创作,然而巴威尔却不,他继续笔耕,坚持不懈。通过不断的努力,广泛阅读,最终他走出失败的阴影迈向了成功。继《福克兰》之后,他在一年之内又发表了作品《伯尔哈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巴威尔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文学生涯.其间创作了一系列优秀作品。
要接受他人的帮助
虽说个人的勤奋和实力对取得成功举足轻重,但同时我们应该承认,接受别人的帮助对我们的人生历程也很重要。诗人沃兹沃斯说得好:“自助与受助,个人的独立性和依赖性,看似相互矛盾,但也必然是相辅相成的。”从童稚年少到花甲垂暮,每个人都会因被养育和受教诲而或多或少地受人恩泽:真正优秀的人和强者往往是最乐于承认和接受这种帮助的。
例如,法国作家阿列克西斯·德·托克维尔的人生经历就是一个典型。托克维尔的双亲都是贵族,父亲在法国还颇有名望,母亲则是马拉舍伯公爵的孙女。家庭影响力使他21岁就被任命为凡尔赛审计法官,但是,也许他觉得自己才不堪任,他决定放弃那个职位,独自去开创自己的未来。也许有人会说他很愚蠢,但托克维尔果敢地按照自己的既定决心去行动。他辞去职位,决定离开法国到美国游历。
此行所取得的成果就是日后出版的那本伟大著作——《论美国的*》。对于托克维尔在游历中所表现出的那种孜孜以求的精神,与他同行的朋友古斯塔夫·德·波蒙是这样描述的:“他的个性与懒惰格格不入,无论是在旅行中还是在休息时,他的头脑一刻也没有休息……同阿历克西斯在一起,他最喜欢与你聊的就是什么东西最有用。对他来说,最难受的日子就是那些无所事事、白白浪费时间的日子:哪怕是浪费一点点时间都使他如坐针毡。”
托克维尔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生活中,人不能无所事事地蹉跎岁月,否则,我们只会徒增年龄而欠缺成熟的智慧。世间的人好比在寒冷地区艰难跋涉的旅行者,为了抵御寒冷,人们不仅需要内在精神力量的支持,也需要与生活上、事业上的朋友彼此扶助,共渡难关。”
尽管托克维尔有力地论述了充分发挥个人吃苦耐劳和独立精神的必要性,但他更充分地认识到所有人在其一生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得人帮持这一事实。因此,他时常坦陈自己非常感激他的两个好友德·克尔格雷和斯托菲尔——前者给托克维尔精神和智力的帮助,后者从道义上支持和同情托克维尔。
对德·克尔格雷,托克维尔写道:“只有你给我信心,你对我的影响将持续一生。其他人只能影响我具体的行为,他们没有人能够像你那样改变我基本的人生信念和行动原则。”托克维尔也从不掩饰他对自己妻子玛丽的深深的感激之情,是她改变了他急躁的性格和火爆的脾气,并帮他养成了良好的心性,使他得以在学术方面获得成功。托克维尔确信一个具有高贵心灵和情操的女人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她丈夫的品性,相反,如果她低级庸俗,只会玷污她丈夫的品行。
总而言之,人们品格的塑造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完成的:例如,有榜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