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6章 寂静处几点波澜(下)(第1/2 页)
万里长江奔腾不息,一艘满载着端石砚、芭蕉扇、麻布扇的商船缓缓地在巫山到秭归的江面上行驶。蒲江的端石砚、高珙的芭蕉扇、荣昌的麻布扇都是蜀地有名物品,商人运些去他省贩卖再正常不过。船上的两位掌柜,一个面色有些黝黑、双目灼灼如电,另一个肤白俊美、丰神如玉,一看便是出自读过书的商宦之家。
“博文,前面便到归州了,由归州东部的香溪往北便是兴山县。据说那‘小闯王’李来亨的帅府便建于这兴山县茅麓山的七里坪中。其部有精锐三万,屯田自给、与民休息,因而深得民心,便是闯军元老大昌的袁宗第、巴东的刘体纯、南漳的郝摇旗、房县的党守素、施州的王光兴等也愿听他号令”,白脸掌柜笑呵呵地对黑脸掌柜说。
黑脸掌柜却不为所动,凝视着滔滔江水,许久方说道:“李闯死后,闯军以李过为首,李来亨是李过(李锦)义子,在李过死后得到拥戴实属正常。不过他毕竟年轻了些,众人虽拥其为帅,却未必能指挥得了诸军。别的不说,益国公郝摇旗在夔东十三家中实力最强,郧阳府之保康、竹山、竹溪,襄阳府之均县、南漳、光化、谷城等地皆是其地盘。还将明朝的韩王、东安王、通山王藏于自己营中,挟天子以令诸侯,志不在小呢。汉槎,夔东十三家与明朝已有君臣之名,想让他们归顺大卫恐怕不易,只需让他们配合我军作战便好”。
“博文说的是,那郝摇旗如今的确实力居夔东十三家之首,可此人军纪不严,部下常有扰民之举,远不如李来亨能得民心。用不了多久,李来亨的实力必然超过郝摇旗。彼辈出身草寇,野性难驯,且明朝给其的爵位甚高,不是公爵便是侯爵,若大卫给不出那么高的爵位,必不肯降”,白脸掌柜沉声说道。
“哼!我大卫的爵位岂是那么好得的?多少将军戎马一生,不过是伯爵之封,一群草寇也配封国公?”黑脸掌柜冷笑。
此二人并非生意人。黑脸的乃是大卫国工部郎中阿海,虽是蒙古人,却自幼喜读汉书,并于科考高中状元,还给自己起了个字:博文;白脸的乃是大卫国礼部员外郎吴兆骞,此人本是明朝有名诗人,字汉槎,号季子,无辜卷入顺治十四年科场案,流放宁古塔。好在卫军攻占宁古塔时,被大可汗相中,任为礼部员外郎,算是因祸得福。
——兴山县茅麓山七里坪,一杆大大的帅旗迎风而动。帅府内,面容坚毅的临国公李来亨手按剑柄,严肃地端坐着。喜欢手抚剑柄,是长期戎马生涯养成的习惯,可若以为此人只有勇力便大错特错,事实上他还是治世之才。初至兴山县时,当地人烟稀少、经济落后,他任命官员、招徕居民恢复生产、组织士兵屯种山田,“岁收麦粟草棉供粮食衣履”。为取得山区缺乏的物资,他还保护民间贸易,严禁部下抢掠商贩,并派人出外收购食盐和铁器,导致荆州以西的百姓十分乐意来兴山同义军做生意,义军的日子逐渐好过起来。正是因为他的努力,夔东抗清武装才能坚持如此之久。
大帅不说话,分左右而坐的夔东十三家首领:益国公郝摇旗、皖国公刘体纯、靖国公袁宗第、荆国公王光兴、宜都侯塔天宝、桐城侯马腾云、兴平侯党守素、富平侯贺道宁、威武将军刘汝魁等皆默不作声。
富平侯贺道宁身上还穿着孝服,不久前,他的父亲岐侯贺珍刚刚在大宁病逝。因为年轻,遇事有些沉不住气,率先开口说道:“卫使已经来了,何去何从,还请临国公说句话”。与父亲贺珍不同,此子夙来胆小,听闻卫军势大且允许汉人保留明朝服饰,起了降卫之念。
“这有什么好议的?吾等是明臣,只能奉老朱家为正朔,岂有投降胡虏之理?要降汝等降,俺不降!”郝摇旗扯着嗓子大喊。此言一出,刘体纯、塔天宝、马腾云、党守素、刘汝魁等纷纷附和。
“靖国公和荆国公以为如何?”见袁宗第、王光兴没说话,李来亨问。
袁宗第叹了口气,“吾等皆是汉人,没有投降胡虏的道理。只是如今我军正欲攻打江陵,不可多树敌人,须婉拒方好”。
与众人不太一样,王光兴其实对华夷大防并不十分在意,否则此前也不会投降清廷,若不是得罪了人被逼反,恐怕此时还做着大清的总兵。不过,他还是机灵的,见众人皆不赞成投卫,呵呵笑道:“吾是个粗人,请临国公决断便好”。
说是让自己决断,但众人都反对的事怎么能做?李来亨立即作出决定,“靖国公说的是,我军正欲攻打江陵,不可再树强敌。降卫虽不可行,但话要说得婉转。今晚且在帅府设宴款待卫使,至于降卫之事嘛,便推说卫国给的爵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