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尿液,把有用的东西如葡萄糖保留下来。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是没有葡萄糖的。然而,当各种原因使血糖升高到超过肾脏对其保留的限度时,葡萄糖就会通过肾脏的“过滤网”漏到尿液中,这时就会检测出尿糖。而肾脏能够正常保留葡萄糖的这个值就叫做“肾糖阈”,该值为~10mol/L。
也许你已经想到了,尿糖的产生除了跟血糖有关外,还与肾脏功能(肾糖阈)有关。下面的几种情况都可能出现尿糖,但都与糖尿病无关。
肾性糖尿 见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引起的肾脏损伤,使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下降,在血糖并未超过“肾糖阈”时,就出现尿糖阳性;或由于肾糖阈降低而呈现尿糖。
妊娠期糖尿 由于妊娠期流入肾的血流增加,其中的葡萄糖也相应增加,以至于超过了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的能力,而使尿糖阳性。
滋养性糖尿 少数正常人,如果有一段时间非常饥饿,一旦在短期内摄入较多的糖类食物,血糖可以暂时性升高,甚至超过肾糖阈值,于是就出现了暂时性尿糖阳性。
除以上三种原因外,尿糖阳性还可见于胃肠道疾病或手术,尤其是胃大部切除吻合术等。我们要警惕尿糖的出现,通过鉴别确定它真正的原因。而且在糖尿病的开始阶段,尿液中也往往检测不出葡萄糖。
■
别把其他病当成糖尿病
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血糖值。如果血糖值不高,但患者有所谓典型的糖尿病症状,甚至尿糖阳性,也不能认为就是糖尿病。因为,还有一些代谢紊乱性疾病,它们的症状与糖尿病非常相似,应加以鉴别。
(1)尿崩症 该病有明显的烦渴、多饮、多尿,此症状类似于糖尿病,但尿崩症患者尿中无糖,血糖亦正常。
(2)食后糖尿 常见于胃空肠吻合术后,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是由于糖类在胃肠道吸收过速所致。但这类患者的空腹血糖正常,餐后半小时和1小时血糖浓度超过正常,而2小时和3小时血糖正常或低于正常。
《七招遏制糖尿病》 第二招(4)
(3)应激性糖尿 在急性中毒、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死、消化道大出血等应激状态下,可导致暂时性高血糖和糖尿。在应激反应消除后,血糖、尿糖可恢复正常。
(4)慢性肝、肾疾病 因肝脏储存糖原的能力减弱,会影响血糖的调节;慢性肾脏疾病使胰岛素在肾脏中灭活减弱,以及有尿毒症时胰岛素受体不敏感而影响糖代谢;还可因肾小管对葡萄糖吸收功能障碍而出现肾性糖尿。
(5)继发性糖尿病 如皮质醇增多症、胰腺切除术后、肢端肥大症等。也可以说这也属于糖尿病范畴,但病因不同,所以治疗也截然不同。当病因去除后,这类患者的血糖可自动恢复正常。
■
■ 你是哪种糖尿病患者 ■
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和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四大类。其中,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为最常见类型。在我国,1型糖尿病发病率非常低,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95%以上。
1。 1型糖尿病是怎么回事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被破坏,胰岛功能衰竭,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引起,以胰岛素绝对缺乏为主,其原因与人类染色体上的某种因子有关,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生来就有的缺陷。而且1型糖尿病多发于30岁前的青少年和儿童,发病突然,“三多一少”等症状比较明显,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在治疗上大多须注射胰岛素。由于1型糖尿病的这些特点,过去也称其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幼年型糖尿病”。
最新的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牛奶喂养婴儿可能是诱发1型糖尿病的关键因素,即使是最好的婴儿哺品,也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在多数牛奶喂养的婴儿中发现了牛奶中的一种蛋白——牛的血清蛋白(BSA),这种蛋白分子被当作外来分子,免疫系统开始产生抗体。实验表明很多糖尿病患者的血液里这种防御牛的血清蛋白的抗体都是增多的。不幸的是,牛的血清蛋白与产生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有着巨大的类同之处,因此,防御牛的血清蛋白的抗体同样也可以攻击β细胞,从而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发糖尿病。于是科学家们怀疑部分1型糖尿病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就是说免疫系统攻击了自己。与此相关的证据也越来越多。一个近期完成的研究表明,4个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