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部分(第2/4 页)
的要求,就最先被淘汰掉了。
哈飞的设计方案最复杂,即用两台活塞发动机与一台涡轮喷气发动机作为动力,平时用活塞发动机巡航,作战时启动喷气发动机提高速度,而且也安排了两名飞行员。可结果与成飞的设计一样,太复杂,研制周期太长,就算其设计航程达到了3200公里,但是风险太大。也很快就被踢出局了。
沈飞的设计最为保守。即将发动机安装在机身后面,同时用从机翼中段延伸出来的支撑梁支撑尾翼,这样就腾出了机头的位置安装雷达。可是该设计的性能指标是最低地。最大速度还不到350节,而且飞机内部空间狭小,改进余地相当有限,最后也被淘汰掉了。
西飞提出的方案最稳重,可也相当保守。采用类似于P…38的设计,发动机吊装在机翼上,然后利用连接在发动机舱后面的尾梁支撑尾翼,机体就好像是挂在一根巨大机翼上的吊舱一样。该设计的各项指标都还不错,最大速度可以达到400节左右,航程3000公里。4门20毫米航炮的标准火力,而且还可以改装为战斗轰炸机。
当时设计指标最好的是南飞的方案,该方案借鉴了P…82的设计思想,即将两架战术战斗机结合到一起,两名飞行员位于各自地座舱里面,其中左面地是驾驶员,右面的是雷达操作员,雷达则安装在中间的横翼上。其设计指标是相当高地,最大速度可以达到440节,升限12000米,配备4门20毫米航炮,4挺12毫米重机枪,且全机关键部位都有装甲保护,不挂副油箱的航程就能达到3500公里。
陆军最后采用了西飞与南飞的设计方案,要求两家飞机制造厂在28年年底的时候就拿出样机来,然后进行对比测试,最终挑选一种最为合适的战斗机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两家飞机制造厂立即着手完善设计,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问题更多,而且很多性能是无法达到设计指标的。比如西飞的方案最终的速度只有390节,比设计指标低了10节以上,而南飞地设计方案在安装雷达的时候遇到了不少的麻烦,主要是安装在中段横翼上的雷达受到了两侧机体的干扰,探测范围有限。
28年底,两家飞机制造厂都各自完成了12架样机,随即进行对比测试。到29年1月,陆军宣布技术性能要差得多的西飞方案获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西飞的战斗机不存在雷达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而招标书上明确说明,要地是夜间战斗机,而不是一架重型战斗机。南飞对此表现了极大的不满,因为除了雷达之外,南飞设计的战斗机在各项主要性能方面超过了当时几乎所有的战术战斗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战斗机了。
陆军没有因为南飞的抗议而修改决定,很快就向西飞下达了订单,要求西飞在4月份之前完成至少500架的制造工作,同时通过陆军的验收。而作为安抚,陆军也给南飞拨了一笔继续研究的经费,要求南飞去完善自己的战斗机。
生产工作迅速开始。战争期间,西飞主要生产陆军的战术轰炸机与运输机,现在的主要任务是与其他几家飞机厂一起生产“鹏”式轰炸机,而西飞负责轰炸机的后机身的生产工作。因为陆军已经停止订购战术轰炸机,对运输机的需求也降低了很多,29年只有不到200架的订单,西飞有足够的产能满足陆军的要求,甚至是超过陆军的要求,到4月初,西飞就完成了两个批次,共720架战斗机的生产任务。
这种战斗机被陆军命名为“猫头鹰”,原本是取名为“夜枭”,不过之前陆军已经有一种战术轰炸机用了“夜枭”这个名字,所以就改用了俗名。
在西飞完成了第二批战斗机的生产任务的时候,陆军的测试工作也已经完成。虽然“猫头鹰”在速度,升限,乃至火力方面都不算拔尖,而且比起当时很多战斗机来说都差了不少,但是陆军对其总体性能还是满意的,认为是一种成熟的,可靠的,而且坚固耐用的夜间战斗机。
确实,“猫头鹰”仅仅只能达到385节的速度,9300米的升限,3200公里的最大作战航程,以及2门20毫米航炮,2挺12毫米重机枪的配制,这些性能指标都不怎么样,当时几乎所有活跃在战场上的战斗机都要比其优越。可是,“猫头鹰”作为夜间战斗机,其最主要的是雷达的性能,而这是得到了陆军认同的。其配备的帝国最先进的机载火控雷达的性能足以使其成为最优秀的夜间战斗机了!
四月上旬,运载着这720架战斗机的船队就离开了松江港,一路东行,在五月中旬到达了加勒比海。因为都是装船运送的,所以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