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页)
的技术向人索要的只是“青春”。如果你不是处于青春期的人并且没有因流俗和陈规的浸蚀而未老先衰,或者你不能在生理的青春期已过却能永葆青春,那么你唯一的命运就是被这个时代遗弃。
“新技术”完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不是指哪一种具体的技术,而是指不断以新的面目出现的技术。所谓“迎接新技术的挑战”并不意味着熟悉某一种新出现的技术后万事大吉,而是意味着不断迎接“技术之神”的各种新的形貌。一句话,迎接新技术的挑战即保持心智上的青春。当然我们首先得承认一点,处于生理年龄意义上青春期的人在拥有心智上的青春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为了更具体地了解数字时代的“没有尽头的青春期”这一特征,我们不妨了解一下“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的发展历史。
微处理器只有26年的历史。1971年,日本的 Busicom 公司为了开发计算器,委托当时还是一个小小芯片公司的英特尔公司开发具有逻辑能力的芯片。于是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诞生了。这种微处理器只集成了2300个晶体管,然而它意味着一个时代的开始。没有它,计算机根本不可能像今天这样普及。而且时至今日,连大型计算机、巨型计算机有的也用上千个MPU并联在一起为CPU降低成本。
MPU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4004微处理器诞生10年后(1981年),16位MPU8086面世,使得PC机功能大为丰富,性能明显提高。1990年,Windows3.0 问世,它充分发挥了MPU的潜力,奠定了今天个人机的基础。1995年,Pentium Pro(高能奔腾,俗称686)问世,标志着MPU在结构上发生了重大改革,因而性能也达到新的水平。
MPU自诞生以来,不仅生产数量上迅速猛增(这意味着电脑,尤其是个人电脑的迅速普及),而且技术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1989年,技术专家是这样预测1996年的MPU水平的:集成800成个晶体管,时钟频率150兆赫,性能达到100MIPS,电路线宽为 0.35 微米。而1996年实际达到的水平是:集成550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200兆赫,性能达到400MIPS,电路线宽为 0.35 微米。这说明能用更少的晶体管达到更高的性能。根据过去发展的经验和目前的技术水平,估计2011年的MPU的水平为:集成10亿个晶体管(为最初4004时的43.5成倍),时钟频率10吉赫(即1000兆赫),性能达到100000MIPS(约为当前MPU最高性能的250倍),线宽约为0.07微米。除性能提高外,今后的MPU的发展还要适应多媒体应用的需要。今后生产的MPU都将拥有专门用以进行多媒体处理系统MMX。(以上资料全部引自陈幼松:《微处理器怎样改变世界》,载《光明日报?电脑周刊》1996年第6期)。英国现代著名诗人艾略特在其名篇《荒原》的题记中讲到了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片断。女先知西比尔与宙斯有一段亲密关系,作为回报,宙斯答应给她一件她想要的任何东西。西比尔要了在她看来最重要的东西——永生。后来她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她当初向宙斯要“永生”时,忘了同时附带要一样东西——青春。时间过去了很多很多年,西比尔仍活在世上,可是她已老得不堪入目,萎缩成了一小团,无法走动,只好呆在一个坛子里。她唯一能做的事就是不停地痛哭流涕。
一群孩子看见她,问她要什么,她说:“我要死!”
与西比尔不同,电脑(数字)技术在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没有尽头的青春期。但常新的不是任何一台电脑,而是具有以加速度更新的电脑技术。后者(电脑)的常新意味着前者(某一台电脑)的易老。每一台已生产出来的电器(包括电脑)都是西比尔,无论它多么先进,都会有老朽得无地自容的一天。
由此我们想起了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克鲁夫(Andy Grove)的话:“PC就是PC。这概括了英特尔的一切商业计划和强劲呼声。”
电子行业界的有些公司对置顶盒(top-box)到了着迷的程度,他对此不以为然。他解释道:
PC已经进入了30%的美国家庭。这些置顶盒要进入30%的美国家庭要等多长时间?而在这期间PC又在做什么?PC不是任何一件东西。它是一种持续的现象,每两年它的定义就会发生变化。英特尔的目标是坚定地使PC成为不断生长的有机体。它正好是沿着家庭和商务活动中占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