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页)
百首烂诗之后,突然看到一首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难免会有些失态。错韵这件事情是事实,如果张榜公布这首《春思》为第一,难免会受人诟病,他自己倒是不在乎,但生怕造成学诗的风气转变,大家不求格律工稳但求诗句惊人,这反而就失去了赛诗会的本意,未免不美。
”那……再看看,这卷子先放在我这里。“
如果没有其它好作品出现,应老是不会愿意让这个错韵的被平庸的诗句压在下面的,只有看看今年还有什么四平八稳的好作品了。
”啊也!怎么竟有人做出这样的诗来!“
正在他犹豫踌躇的时候,却听角落里另一个评委失声叫了出来!
”济北,何出此言?看到什么东西?“
应老也有些好奇,转头问询。
那被唤作济北的评委抬头笑笑,摆手道:”奉老,今儿我们的题目是春,大家都是春思春归春怨发春等等不一而足,没想到这篇却全然翻转大不相同,所以一时惊异,失礼了。“
”哦?拿来我看!“
那评委端起卷子,恭恭敬敬送到应老面前。应老举目一看,先是赞字。
”好字!“
一笔正楷当真是如钢筋铁骨一般,字型矫健有力,落地生根,所谓字如其人,这字应老一看就喜欢上了。
第一句,”水断草枯涩柳枝“。
”啊呀!“
这哪儿是春天的景象,这一脉干旱苦涩的风情,霎时把弥漫的春意卷了个干干净净,应老大是好奇,不知这人到底要怎么把春这个题目给做下去。
”新禾初种未有期。“
接句巧妙一转,却到了农夫的心态,看前一句的说法,料来正是春旱,农人刚刚把新禾种下,却遇到这种气候,自然是心急如焚,不知何日才有收获,故有未有期的担忧。
”江南四月无春雨,叩阙问君知不知?“
”好!好!好!“
应老连喊了三个好字!
这不同于刚刚那首春思,与春思相比,这首春旱无论格局文字都要显得生涩稚嫩许多,更比不上其清雅飘逸,单论诗的成就,那是远远不如。
但这首诗却偏偏打动了应奉天。
”江南四月无春雨,叩阙问君知不知?“
四月天,连江南都干旱成这个样子,老百姓心急如焚,那在金銮殿上的皇帝陛下知不知道呢?只是这一句,作诗的人忧国忧民的心态表露无疑,在这种附庸风雅的诗会之中,还能做出这样的诗来,可见此人时时都以天下之忧为己忧,胸襟之中,尽是天下。
这就与当了三十年御史的应奉天产生了共鸣,他虽然闲居在家,却也听说江南春旱的事情,早拟上书禀告陛下,但又想到自己早已告老,想来江南官吏也必会上折,所以一直都没有落笔。但听说江南赈灾事宜却迟迟没有定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自己在家中也时时忧愤。
今天看到这首诗,被这一句一点,更是激起了无限豪情。
”不用看了,这首必为第一!作诗者,以胸襟为最,这人在这种游戏之作中还能想到江南黎庶,这份胸怀,就当得起第一!“
另一个评委揭开泥封,看了看这试卷作者的名字,抬起头来,脸色却是有些古怪。
第四十章 骄狂
”奉老,你看这作者……“
应老还没有乐呵完,定睛细看,只见房少祖三个字赫然在目。笔法构架,与写诗的正楷略有不同,但其中筋肉却是一致,这人自小练字的笔力已然不凡。
”房少祖?“
他拈了拈胡须,眉头紧锁似乎是在回想:”这名字好生熟悉,只是为何没有什么印象呢?“
”奉老,“身边那个评委苦笑:”您当然是没什么印象了,这是房太守的公子,在我们武陵城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呢。“
”房玄瑜的儿子?“
应老有些吃惊:”这人昏庸不堪,又是八面玲珑,不想倒有个懂事的儿子……“
众评委各自苦笑,应老告老之后不问俗事,回来武陵的日子也不算太长,不知道这位呆霸王也是正常,他们几位却是个个都门儿清,只是这种时候也不方便提出,本来房太守就打过招呼,这时候他们自然就含混过去。
他们再次甄选,只待全部审完,确定名次,就要张榜公布。
※※※
”小白,不要垂头丧气,大不了从头再来!我看你这诗写得也不错,不就是错了个韵么,没多大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