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3/4 页)
口等地进击。10月30日我军攻占海城、鞍山、辽阳等地, 11 月1 日解放沈阳, 11 月 2日解放营口,残敌一万余人从海上逃跑, 11 月9 日锦西、葫芦岛之敌撤走, 12 日承德之敌第十三军退入关内。至此,东北及热河全境解放,初称“秋季攻势”、后称“辽沈战役”的东北战场战略决战,最后以东北我军的彻底胜利而落下帷幕。在接收沈阳等城市的过程中,在谭政的参与下、东北局曾在一份关于接收城市经验的电报中指出:城市秩序的好坏,首先决定于入城部队,特别是部队干部,是否能遵守纪律。①在东北我军向沈阳发起总攻时,谭政等又发出了关于进沈阳部队必须严格遵守城市政策的指示,并对保护沈阳这座东北最大的工业城市,处理好与外国领事馆及侨民关系事项等,作出六项规定。在谭政等东北我军政治教育下,我入城部队自觉遵守纪律,模范执行政策,给群众留下了“仁义之师”的良好印象,保证了对沈阳等城市的顺利接管。陈云同志在肯定东北我军接收城市政治工作时指出:要保证接收得好,最重要的入城部队还必须有良好的纪律教育。此次入沈部队很多,都懂得保护工厂、保护城市。今年以来,城市政策教育收到了很大效果。①1948年11月8日,林、罗、刘向中央军委报告了辽沈战役的战果:东北我军从9 月12日进行的秋季攻势,部队连续行动、作战五十二天,共歼敌正规军四个兵团,十一个军部,三十二个整师,三个骑兵旅,四个守备总队(相当于师),其他独立团及特种部队、直属部队、地方部队,共四十万人以上,我军伤亡总计为六万人左右。俘虏官兵已收客总数约计三十一万人左右(包括长春新七军投诚)。另有四万余起义(包括第六十军及暂五十二师)。①中央军委一局统计,辽沈战役战果是:歼敌四十七万二千人,其中毙伤五万六千八百人,俘三十二万四千三百三十人,投诚六万四千九百人,起义二万六千人。我军伤五万三千三百二十七人,亡一万四千零一十人,被俘二百四十四人,失联络一千六百三十人,总计六万九千二百一十三人。②11月3 日,中共中央电贺全东北解放。电称:热烈庆祝你们解放沈阳,金歼守敌,并从而完全解放东北全境的伟大胜利。……解放了东北九省的全部土地和三千七百万同胞。……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谨向全东北军民表示感谢与敬意,希望你们继续努力,与关年人民和各地人民解放军亲密合作,并肩前进,为完全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驱逐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解放全中国而战。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③谭政在辽沈战役战略决战中的踏踏实实、丰富多采的政治工作,在东北我军战绩累累的辉煌战果中,得到了验证,受到了中共中央的高度赞扬与肯定。此刻的谭政,心情激奋,头脑冷静。他正在为新的政治任务——入关作战——平津战役的到来,而从政治上去运筹。
第十一章大动员兵入关平津在眼前1948年11月19日。辽宁沈阳,东北野战军政治部驻地。冬雪覆盖辽西原野,寒风呼号。会议室里则是另一番景象:炉火正旺,热气腾腾,偌大的会议室里挤满了人,大家正聚精会神地聆听罗荣桓政委的讲话。由谭政主持召开的旅以上干部政治工作会议已经进入了最后一天,来开会的同志们有的下午就要返回部队了。恰在此时,东北野战军总司令部遵照军委指示向全军发出命令:东北野战军各纵队以一两天时间完成出发准备,急速入关展开平津作战。军情紧急!谭政与罗荣桓政委当机立断,将会议内容由休整改为入关紧急动员,这样,正在举行的政工会议一下子变成了动员会议。谭政十分清楚,早在辽沈战役进入尾声时,东北野战军总部便根据中央军委10月29日次来电指示精神,于10月30日命令东北我四纵、十一纵等归东北第二兵团①指挥,组成东北野战军入关作战的先遣兵团,向北平近郊挺进,以配合华北我军发起平津战役。11月8 日,先遣兵团开始从长城冷口入关, 11 月14日到达了蓟县、玉田地区。
这时, 10 月31日,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来电,再次指示林、罗、刘等:东北主力除四纵、十一纵等部即行南下外,其余在沈营线战斗结束后,应休整一个月左右,约于十二月上旬或中旬开始出动,攻击平津一带,准备于战争第三年的下半年,即明年一月至六月期间,协同华北力量歼灭傅作义主力,夺取平津及北宁、平绥、平承、平保各线,完成东北与华北的统一,以便于战争第四年的第一季,或明年秋季,即有可能以主力向长江流域出动,并使政治协商会议能于明年夏季在北平开会。①接到电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