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页)
拒绝同居
男女婚前同居老人们一向反对,大多数年轻人硬是不听,非要住在一块以示对老一代人落伍观念的反抗。而以我曾有过不长的同居体验来看,同居生活极为不靠谱,这倒不是因为听了老人的话,变得懂了事,完全是因为从个人自私的角度考虑。
试想一对男女相爱了之后,很快就住到了一起,你适应我,我适应你,磨合好长时间,为了维系关系,相互都把自己的个性收敛起来以配合对方。爱情的初期,每个人都抱着美好的期望开始生活,可最后几乎都是被小摩擦、繁琐的细节弄得爱情千疮百孔。好不容易适应了彼此,却由于没了新鲜感,面临分手的局面。磨合了半天全都白磨了,还分别丧失了个人最初的完整性,恢复自我且要一段时间。
据我观察,二人世界的情感利益始终没有一个人的利益大,除非两个软弱的人互助式的爱情联盟,这种联盟式的爱情互相影响着形成一个牢靠的整体,是利益的集大成。除此之外,稍微健康的人、完整的人、和谐的人总是会被二人世界的纠缠,彼此奉献地失去自我。
而同居生活就如面对一个空的垃圾场,二人勤奋地往里制造各种垃圾,同时把它当作宝贝一样爱惜着,不愿割舍。习惯是害死人的东西,叫人活得很没出息。
另外,只要有点心眼的男人女人选择同居而没有结婚,就说明自己还惦记其他人选的可能。也许“第三者”觉悟提高了,变得客气了,即使喜欢上了同居伴侣中的其一,多半也不太愿意插一杠子。由于对方的同居事件太过正式,自己跑去搅和,很不恰当。“潜结婚”状态让同居者失去选择其他人的机会,以为和结婚没什么两样,这是“第三者”修养提高的表现。而被抛下的人,感觉甚至比结婚后离婚还要糟,就像刚吃了一半的馒头,被别人抢了去。结婚了被人抢走了,至少在之前那“馒头”算二人吃完了的。
还有,同居生活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自我欺骗心理,二人世界营造的虚拟安全感,的确在一段时间能够安抚自己的焦躁心,可相继而来的同居琐事和摩擦,二人为了适应彼此贡献的心力和精力,这些代价早已超过了那点虚拟的安慰,对比起来十分不划算。
而婚姻和同居终有不同,一个代表责任,一个老觉得是在游戏,不明白的是,既然想要玩游戏,就好好的一个人玩,干吗带着个“累赘”,既玩不起来,还累得个半死!
讨论爱情的思维方式
一群人聚会,话题东扯西拉,最后一定会绕到关于爱情。
女人描述起爱情总是容易主观,也就是“我是这样经历过,我认为……”的语气,以个体的叙述接替共性。奇怪的是,这些个体宣泄一点不干扰你同她一起达成情感(或情绪)共识。
有幸参与了男人聚会,窥视了男人间的爱情命题的讨论,则大不一样。
男人之间平时里不大聊起关于爱情,仿佛一认真聊便会遭致同性的嘲笑。爱情内心倾诉留待独自玩味,有机会聊起,一定是当作主旋律认真讨论的。
男人的思维客观,比如“我是这样经历的,我认为……但是……”,在描述自己的爱情故事和观点上,一定是有所保留和试探性的,不像女人之间的一泻千里。由于客观性,他们会将观点和感官体验小心翼翼地搁在台面上,以供大家探讨和审视。与绘声绘色地描述个体情感比较,他们更爱探讨爱情共性,并在享受共鸣乐趣上再挑选各自所需。与女人还不同的是,他们在此过程中少存有交换的态度,自己的命题尽管在台面上被驳得千疮百孔,回家后独自修修补补也不愿在同性中相互交换。这是男人思维的顽固不化,却理智和现实。
男人谈起爱情永远不如女人信手拈来,所以老显得笨手笨脚的,步态蹒跚。但是作为女人,我喜欢男人间的距离感和关于共鸣的讨论。女人总爱过于关注自我或者表演滥情,这种行为在这个时代已成为女性炫耀的标志了。
可惜的是,爱情高手的女人却远没有男性作者描述爱情容易流传百世,问题就在于两性思维的差异上。女性的自我专注和容易滥情往往抑制了自我审视的弹性思维,缺少冷静旁观的客观视角。纵使一个女人在爱情炼炉里百般锤炼,璀璨生辉,丰富得一塌糊涂,却不能将此记录在案。关键就是缺少男性作家的他观能力,这是女作家的悲剧。
女人是享受爱情的,而男人喜欢审视爱情。
女人更易成为虚无动物,男人则是适于创作的异类。
只能说,女人的快乐在前,男人的快乐在后。原因是男人在创造价值后得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