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页)
伯雄不才,但也知道谨遵恪守圣人教训,不愿将来变成为一个穷困潦倒之人哦,哈哈。这实实在在反是我要感谢众位乡民们才是,正是你们给予了我这个机会让我来成全我自己哦,哈哈!”,说完躬身向三位乡老施了一个大礼,慌得三位乡老忙齐齐还礼,口中忙道:“驸马爷圣人之风,实令小民等心折,驸马爷如此大礼,我等乡野草民,实是愧不敢当阿”。
宋应星在旁笑着道:“好一句: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驸马爷熟读圣人之言,胸怀管仲良相之抱负,小民实是佩服!若当今各位朝廷的父母官都能像驸马爷一样体察民情,关注农桑,又焉有缺衣少粮,流寇大炽之困哉!只可惜当今之世,纨绔子弟与经士之家,知其味而忘其源,士子埋首四书五经,饱食终日,却不知粮米如何而来;身着丝衣,却不解蚕丝如何饲育织造,悲乎叹哉!”说完,犹自唏嘘不已。
旁边的宋应升见乃弟又在感慨万分,笑着拍了拍他肩膀道:“三弟,不可偏执,在这朝廷中,不是还有驸马爷此等明白之人吗?休要怯志伤情,振奋精神,在此次春试中,金榜题名,一了十余年寒窗苦读之累,也不致堕了我们宋氏先祖的名望!”。宋应星笑着对乃兄道:“大哥,我只是一时感慨,不妨事的。虽已两次名落孙山,但此次春试我还是会信心百倍,全力以赴的!”。两兄弟的手紧紧攥在一起,相互激励着。
杨太曦笑了笑,对宋氏兄弟道:“贤昆仲醉心于功名,这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哈哈。正所谓人生两大喜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但是否参与科举就是报国,一展抱负的唯一途径呢?虽然古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伯雄认为,若是将此句反过来念,也未尝不可阿,哈哈!”。“反过来念?”宋氏兄弟闻声一愣,口中依言轻轻反复念叨起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猛然,宋应星抚掌大笑道:“驸马爷所言,于长庚心有戚戚焉。我常常想: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闻。不正合驸马爷所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吗。长庚也觉得国家的科举取仕之法已到了势重必反、时久必更的时刻。科举应试不能再专以八股文章作为朝廷录用人才的标准。而应当以其从政才能或者从军才能这些实际本领作为考察是否录用为官的标准。
应试八股即便做得再好,满口圣贤之言,但行事却从不按圣贤推崇的“忠孝仁义礼智信”去履行作为,口是心非,自私自利,如此所谓之人才于国于民又有何用哉!而另一方面,群习读书之乡,有文章极其佳熟之子,再三应考,不得一府县名字为进身之阶。无奈流落求馆,计无复之,为穷困所迫,不得已窜入流寇之中为王为佐,呈身夷狄之主力牒为官,这一切,岂非是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哉?
但现在朝廷砺选治国之才,只有科举一途,若不应试。满腹经纶,又如何得授帝王之家,满腔治国的抱负又如何得以施展呢?驸马爷莫非有什么更为可行之法么?”。
此时,宋应升也望着杨太曦,脸上也露出和乃弟一样疑惑的神情来。两兄弟都想听听杨太曦对于科举选材有何独特的见解。
却见杨太曦冲他们兄弟俩哈哈大笑道:“此非三言两语,一时半会就可以说清楚的。既然此地村民搬迁之事已了,贤昆仲不若和我一道返回洛阳城中,让我一尽地主之谊,顺便和贤昆仲作一次彻夜深聊。伯雄有很多很多的想法,也不知在当今之世,执行起来妥当不妥当。两位出自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必能解伯雄之困惑也!哈哈”。
宋应升与宋应星两兄弟相视一眼,俱都感觉到杨太曦言语中言辞恳切之意,两人不约而同的都微微点了点头,宋应升见乃弟也点头赞成,便笑着朝杨太曦拱了拱手道:“驸马爷盛情殷意,我们俩兄弟俱都深感铭内,如此,我们兄弟俩就却之不恭,谨遵钧意,留在驸马爷府上,叨扰驸马爷几日了!”。
第四十七章 浴池春色
杨太曦回到驸马府上,马上吩咐家丁带宋氏兄弟去安排他们在驸马府的寝室之处,自己则风风火火的赶往自己驸马府的浴池,准备好好的泡上一个热水澡,一洗这几日的风霜劳碌,特别是这一身的蟒血带来的腥臭之气,然后再与宋氏兄弟共进晚餐,好好的深聊一晚,如能劝得他们放弃科考来辅助自己那就最好了,可是要怎样才能打动这两个官宦世家的子弟呢?杨太曦不由有几分踌躇起来。
正想着,就见小何风尘仆仆的从外面赶来,瞧着他兴冲冲的样子,杨太曦知道金矿的事八成有了眉目了,口中却笑道:“小何啊,刚回吧,用餐没有?先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