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歉和人民的需要,来集散货物,以调剂物价的贵*,达到通货积财,增加国家收入的目的。为齐国称霸诸侯,奠定了物质基础。为争霸提供了雄厚的实力;再加上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各种称霸的条件均已具备。齐桓公把黄河中游的诸侯国联合起来,北御戎狄,南制强楚,扭转了“南夷”、“北狄”交伐中原的危机形势,保卫了比较进步的中化。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第十节 晋文公退避三舍】………
晋文公名重耳,他长年在外*,比较了解民间疾苦。做国君以后,他发展生产,整顿内政,训练军队。晋国很快成为北方一大强国。当时,东方齐国的霸权已经衰落,南方楚国的势力已发展到黄河流域。在这种形势下,晋文公采用孤偃等人的建议,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号,平定周王室内乱,在诸侯中树立了自己的威信,还把原来的两军扩大到三军,积极准备与楚国争霸中原。
公元前632年夏,楚成王攻打宋国,宋向晋求援,晋国联合宋、齐、秦等国向归附于楚国的曹、卫进攻,迫使楚军北上。双方军队在曹陶丘(山东定陶西南)相遇,楚国将士成得臣带着少量的兵,向晋国进军。由于当初晋文公遇难在楚国,受到楚国的厚待,晋文公在楚王面前曾答应过,如果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晋文公见楚军推进,就下令后撤。驻军城濮,巧妙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垮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再用佯败后撤、迂回包抄的办法,打垮楚军左翼,取得战争的全胜。
楚军被打败,成得臣带着残兵败将,退到半路,觉得没法向楚成王交待,自杀死了。
城濮之战是春秋前期最大的一次战争,也是关系中原全局的战争,使中原小国摆脱了楚的控制,归附了晋国。战后,晋文公提高了声望,周襄王亲自到浅土(今河南原阳县东南)慰劳晋军。晋文公趁机在浅土给天子建了一座新宫,约各国诸侯,开了个大会,订立了盟约。这样,晋文公当上了名副其实的霸主。
………【第十一节 楚庄王一鸣惊人】………
楚国在城濮给晋国战败以后不久,楚成王就被他的儿子商臣害死了。自此,一连十多年无战事。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孙子新即位,做了国君。就是赫赫有名的楚庄王。
楚庄王开始即位的几年,不问国事,终日于宫中饮酒嬉戏,并下令:有敢谏劝者斩。大臣申无守问他说:“楚国的山上有一只大鸟,一连3年不飞不叫,这是一只什么鸟呢?”楚庄王答曰:“三年不飞,一飞冲天,3年不鸣,一鸣惊人。”申无守大喜,方知庄王并非庸主。
周匡王二年(公元前611年),楚庄王开始听政。一改过去的做法,罢歌舞,亲政事。他先整顿内政,起用有才能的人,将伍举、苏从提拔到关键的职位上去。楚庄王一边改革政治,一边扩充军队,加强训练军士,准备与晋国决战,雪城濮之战的恨,国人为他的所作所为欢声高呼。
后来,楚庄王又请了一位楚国有名的隐士孙叔敖当国相。孙叔敖当了国相以后,开垦荒地,挖掘河道,奖励生产。为了免除水灾旱灾,他还组织楚国人开辟河道,能灌溉成百万亩庄稼,每年多打了不少粮食。
在楚庄王的领导下,国家日渐强盛,先后灭庸、伐宋、攻陈、围郑,陈兵于周郊,问鼎周王朝。平定了郑国和陈国的两次内乱,终于和中原霸主晋国冲*来。经过多年精心的准备,决定挥军北上,与晋国争霸。
公元前597年,庄王亲率大军与晋师战于北林(今河南新郑),掳晋大夫解扬,拥有六百辆兵车的晋国人马,一战之间几乎全部覆灭,而三年未鸣的楚庄王终于一鸣惊人,确立了霸主地位。
………【第十二节 伍子胥过昭关投吴】………
到楚庄王的孙子楚平王即位之后,楚国渐渐衰落了。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要把原来的太子建废掉。这时候,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子胥之父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镇守。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把伍奢叫来关进监狱,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杀太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们回来,以便一起除掉。
伍子胥逃走,楚平王下令画图捉拿。伍子胥先奔宋国,因宋国有乱,转投郑国,但在郑国又惹是非,只得再投吴国。东行数日,便到昭关。昭关在两山对峙之间,前面临江,形势险要,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