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页)
一定的时期内,指导全局的发展的总方针、总计划、总安排、总部署。一个企业,特别是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之后的企业,当然不再允许“盲人骑瞎马,走哪就算哪”的随机发展。把“战略”比作企业之骨,应当是不难理解的。
产品是肉,就更加直白了。哪个企业家不珍爱自己的产品?我们在报端常常看到一些优秀的企业家把稍有瑕疵的产品当众销毁的报道,他们不仅视产品为身上一般的“肉”,简直当成了“心头肉”。
资金是血,贫血就会面黄肌瘦,血脉不周,就会百病齐发。企业之身是否缺血,血脉的流通是否顺畅?不仅在会计的账册里表现出来,企业的老总应该年年月月、日日时时心知肚明。
品牌是脸的重要性,是这些年来才逐渐被企业家们接受、认识、认同和重视起来的,其实道理是再浅显不过的了:我们上身穿着褂子、下身穿着裤子、脚下穿着鞋子,在一般情况下,周身都被严严实实地包裹着,唯独四季不变地将脸展示给人。人们就是通过这张脸认识了我们,进而评论着我们的美丑!
以上四个方面,企业家们在长期的创业和经营之中,积累的经验,形成的认识,要比我深刻得多。所以,一旦听到这“骨”、“肉”、“血”、“脸”的比喻,极易接受,进而拍手叫好。
“魂”之说,就复杂得多了。
因为魂毕竟不像血肉之躯那样看得见、摸得着、觉得到的,它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管理”“管理”,多注目于“管物”和“理财”。“管人”,已感心力交瘁;“管魂”,岂非天方夜谭?
不对!我对企业“管理”学,没有任何涉猎,只是在与企业的接触中悟出一个道理:
低等的管理者,管物。将大串的钥匙别在裤带上叮叮当当,对企业的细软如数家珍。
中等的管理者,管钱。“一支笔”的权威决不动摇,算盘打得噼噼啪啪,一分钢镚也要掰成两半用。
高等的管理者,管人。选拔人、使用人、理解人、尊重人、相信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最高明的管理者,管魂。他们知道,人没有魂,就是行尸走肉;企业没有魂,必然行之不远。“有魂则生,无魂则亡。”
浙江台州,有一家声名远播的企业——宝石集团,生产的宝石牌缝纫机远销世界几十个国家。集团老总阮小明是我的朋友,他带我在厂内参观时,一进办公大楼,六个大字赫然映入我的眼帘:“人品打造精品”。我十分赞赏这位由2000元钱起家的青年人,经过艰难的拼搏,组建了偌大的一个缝纫机生产的王国,我更赞佩他们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用精品意识去创汇、去争光的魄力。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有魂则生(2)
然而,细细想来,独树一帜的企业理念中似乎还缺了一点什么。于是,给阮总提了一个建议:是否将这句话改成:
精神铸就人品,
人品打造精品。
我的良苦用心在于,希望他们的管理,完成由“管人”到“管魂”的飞跃。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之魂!
企业文化是什么?国内外的学者们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认识和描述,有人做过一个统计,大概有180种之多。我也搜集了一些相关论述,试图从中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但往往晦涩难懂或似是而非。把简单的事情弄得复杂,要写上一本专著;把复杂的事说得简单,是否可以这样表述:企业文化,是企业老板和全体员工的精神家园。它是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价值观,一种思维和行为的原则和方式。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地影响着和制约着企业的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和成败,因而被形象地比喻为“企业的灵魂”。
“企业文化”,原本是20世纪80年代由日本提出来的,日本企业的“和”文化之魂一旦附着在“日本造”的产品之体上面,立即表现出生命的活力,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产品造成大军压境、兵临城下之势。
接着,日本的企业文化被美国吸纳,推出了一系列“人本文化”、“共同价值观”、“团队精神打天下”、“学习型企业”等概念,很快成为各界的共识,风靡全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举“企业文化”旗帜的美国经济一路高歌,捷报频传,引领全球的潮流。
与此同时,“企业文化”的发源地日本却没有牢牢地护住这个“魂”,以致经济一路低迷,经过了10年徘徊、10年迷惘,又从美国人那里得到借鉴,经过反思后,又重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