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3/4 页)
”这不是唐风小气,因为后面还有一样东西,如果唐风马上就答应,后面就要被宰了。
看到唐风的还价也是以千作单位的,伙计心中也是暗自高兴,他说道:“5000块最少了。”
唐风为难的说道:“我最多出到4500块。”
伙计想了想,点头说道:“成交。”
柳月取下唐风的背包,对伙计说道:“等下一件东西谈好价钱一起付账好不好?”
“没问题。”伙计说道:“不过,这个盒子里的东西价钱可就不低了,因为这是康熙贡墨。”
唐风暗感无奈,大千纸每年都在生产,一般人很容易区分新纸和陈纸,但很难分辨古纸和陈纸之间的差别。但康熙贡墨就不一样了,所以,下面这盒贡墨只怕很难得到一个捡漏的价格,这个伙计又不是笨蛋。他说道:“一分钱一分货,只要东西好,价钱没问题。”
制作古墨最开始多用松烟、油烟,随着审美的提高,后来的古墨逐渐加入了珍珠、玉屑、龙脑、麝香等名贵药材,再经过十几道工序,千捣万杵而成。因此,古墨大多墨质如黑玉、芬芳宜人。而且,高档的古墨还融汇了众多名家的技艺,集绘画、篆刻、书法于一体,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又因为古墨的题材涉及到山水风光、花鸟虫鱼、帝王将相、风俗民情等方面,能从一个侧面表现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状况,所以,历经千百年而流传下来古墨就成了浓缩历史的藏品。
古墨的种类很多,最具价值的古墨是御墨和珍玩墨。古墨的最高成交记录发生在
2007年的年底,一套十锭装的清乾隆御制西湖十景集锦色墨以448万元人民币
的高价成交,平均每锭古墨接近50万元。这套墨即是御墨又是珍玩墨,所以价值才会如此之高。
唐风打开那方写有“贡墨”二字的黑漆盒,里面只装了一锭长方形的黑色古墨,古墨的正面镌绘着金色的漱金双龙对峙捧珠图案,侧面的一边写着“安徽巡抚臣李成龙恭进”几个金色楷书,并留有“康熙戊戌年”的落款。李成龙是康熙55年到雍正3年时的安徽巡抚,做为徽州地区的父母官,此贡墨当属徽墨无疑。
御墨就是皇帝使用的墨,清代御墨分两类,一种是内务府制墨,一种是当时的封疆大吏或朝中大臣请墨家制造并进贡给皇帝的贡墨,这块古墨具有很明显的贡墨特质。既然是给皇帝进贡的墨,质量就不用说了,肯定是最好的。
唐风将这锭古墨拿在手中看了看,这锭古墨显得很古朴,黑色有些苍老混暗,色泽没有问题,这是长期受空气侵蚀的原因。
再看外观,图案精刻细镂、纤毫毕现,字体圆润中隐含苍劲,也没有问题。
最后,唐风将古墨放到鼻端闻了闻,有一股淡淡墨香味,这种香味很柔和,没有任何刺鼻的味道,香而不艳,真正达到了古色古香的传神境界。
唐风对伙计说道:“确实是贡墨无疑,清朝时期,各地每年的春贡、万寿贡和年贡都会贡墨,因此,清朝贡墨的存世量并不少,你开个价吧,如果合适我就要了。”
第五十五章 只欠东风
“先生果然是行家,你放心,我不会乱开价的。”这个伙计显然对古墨的行情做过一番研究,他说道:“一口价,五万块。”虽然五万块的开价已经接近实价,但还是有利润空间的。这伙计也不容易,东西留在身边,他难免天天担心惦记,而且他只是打工的,算不上是职业商人,唐风不想过多的跟他砍价,他说道:“你也不容易,就五万块吧。”
()
付款不是问题,在采购寿山石之前,唐风就准备了十万块现金放在背包里,他接过柳月递过来的背包,取出足额的现金付了帐。伙计难掩兴奋,数钱的时候手都在微微颤抖,曾几何时,唐风也是如此,只是他掩饰得更好而已。
接着,唐风和柳月两个人又开始看这家古玩店的砚台,虽然打着端砚的旗号,但这里所买砚台的质量着实令人不敢恭维。端砚位居中国四大名砚之,从古至今就十分名贵,但砚材毕竟是不可再生资源,端砚的砚材更是早已枯竭,别说老坑,就连新坑都已经无石可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除了正宗古砚之外,现在市面上的端砚基本都是假冒仿制产品,毫无价值可言。这文房四宝是唐风准备送给林沐雨的礼物,他当然不愿意草草了事,两人不再停留,一起离开了这家古玩店。
两个人一起走上街头,这时,前面的一则红色告示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们饶有兴趣的走过去看告示内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