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页)
966年,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红卫兵来了。1969年林彪下了“第一号战备疏散令”,把劳教农场的大批“二劳改”集中到山西去。由于说不清的原因,他们中间许多知识分子,直到1978年才摘帽,1979年底才得到解放、改正,终于创造了教养14年、改造22年的空前绝后的记录。这里必须说明,“摘帽”、“平反”和“改正”是三个不同的概念。60年代所谓“摘帽右派”还是右派,属“三等公民敌我人内处”待遇;后来的“平反”是从前有“反骨”后来削平了不敢再“反”了,但历史记着这笔老帐,属“二等公民犯有前科”待遇;1979年的“改正”则原来是正确的完全搞错了,彻底把颠倒的是非放正过来。
为数不少的右派知识分子在荣获“改正”之前就归天了,有病死的、累死的、饿死的、被红卫兵小将们打死的、还有自杀身亡的。如清华大学右派陆浩清精神分裂、死于疯人院;北京大学右派郑光地在1963年“强制就业”后不久,于1964年10月1日在北京北海玉带桥效法屈原投水自沉。此后那古色古香的一米高的白玉石桥栏杆被拆掉,换上比人高的护栏,以防止再有诗人重蹈覆辙。
解教摘帽、强制就业
1962年10月,清河农场所有未解除劳教的右派分子统统集中,到大兴县团河农场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北京附近的劳教农场(2)
在此之前几个月,已经有一批从东北兴凯湖、北城子和北京劳改局管辖的其他农场(也都是飞地)调来的右派分子,共约400人(一说320人),编为“二大队七中队”,分作4个小队。
从各地押送来的右派分子们,经过灾害饥荒时期,个个被折磨得面黄肌瘦,几乎脱了人形。有的是用担架抬下车的,如原清华大学物理系右派谭天荣;有患严重肺病的,如杜高;有的是送进太平间就要火葬而又活过来的,如吴弘达。从前这里叫“三余庄”,生活条件稍强些,有人戏说:“这里是全国文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单位”。
集中来的“右派分子”开头都以为当局要网开一面,会在某一天宣布摘除大家的帽子,并分配适当的工作。这些“右派分子”们经过“反右批判”,有许多人确实从思想上承认了错误,痛定思痛,下定决心要在劳动中脱胎换骨,重新做人。他们保证:如果当局这时把他们放出去,一定都会兢兢业业努力工作,成为最听话的干部。
但是“中央政策要宽大”的传言,随着中苏关系的紧张而烟消云散了。新的小道消息说:打算给右派摘帽的主意是国家主席刘少奇出的,但不合时宜;特别庐山会议之后,毛主席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刘主席提出给右派分子摘帽,就是“阶级斗争熄灭论”,不但被毛主席否定了,刘主席还因此受到了批评云云。
提前重返社会的希望落空,大家又把希望寄托在“按期解教”上。好在短则半年,长则两年,到1964年5月24日之前,就要统统解教了。
解除教养最早的是从维熙(原《北京日报》郊区版记者,写过一些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落实政策后写了不少以劳改生活为题材的中长篇小说,热情歌颂劳改政策的英明伟大,被奉为“大墙文学之父”,并荣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社总编辑)、李乃忱(老戏剧家,原北京人艺首都剧场副经理兼后台主任)等五个“表现得最好”或问题本不大的右派。从维熙靠拢政府,劳动积极,又担任小队长,表现最突出,所以能光荣获得第一批“解教摘帽”的特殊恩遇。
但是“解除教养执行通知书”上却写明“解教摘帽、强制就业”八个大字。这时已有“新政策”下达:解除教养的右派,既不许重返原单位工作,也不准回家自谋生路,而是必须“强制留场就业”。户口落在农场当“合同工”,每月工资27元,最多加上几块钱补贴。
“就业”当然是大好事,但前面一加上“强制”二字,滋味儿可不怎么样了。下班后外出要请假,没有人身自由;信件要主动送检,没有言论自由;离真正的“公民”还远着呢。当时对“劳改罪犯、教养分子和强制就业人员”统称“三类人员”,都还是专政对象。
从维熙因为妻子张沪在清河农场教养女队,所以他在“强制就业”一中队种了一段时间葡萄以后,就主动申请到清河农场与爱妻张沪“团聚”去了。两人工资合计60元。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出版社的右派分子
冯雪峰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