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页)
数十天,魏国便丢掉了大半国土。可是,连续的激战,也令我军疲惫不堪。
恰在此时,魏王遣使求和,拱手献上雍州地。我大喜,趁机允和,休整疲师。并将雍州改名为丽邑,并入大秦版图。
好事成双,韩国亦畏于大秦威势,主动献上南阳地。我闻之喜出望外,这真是天助我也!当下派出内史腾,领兵接受南阳地。在我的授意下,内史腾不但兵进南阳,而且趁势攻破新郑,灭掉韩国,将韩王安押赴咸阳。
我满意地接受了内史腾的建议,将新郑并入大秦颍川郡。
秦王政十八年——即灭韩的第二年——岁末,秦军四十万,在主将王翦、副将杨端和的率领下,浩浩荡荡杀奔赵国。
李牧死了吗?没有。他再次被从雁门急调回邯郸,随同的是他的副将司马尚。他们心怀国家安危,废寝忘食,星夜疾驰,却全然不知自己是在马不停蹄地奔赴黄泉……
不知从何时起,一首童谣悄然传唱在赵国大地:
赵国何号,秦国何笑?有木生子,窃国大盗。
这首歌谣通过黄口小儿稚嫩的童声,唱得赵国人心惶惶。人们都在猜测,这姓李的国贼,会是谁呢?……渐渐地,人们将闪烁的目光,聚焦在手握重兵的武安君李牧身上……
李牧对此全然不知,即使知道了恐怕也会一笑置之吧。这个忠贞耿直的汉子,一心为国的将军,怎会在意这区区的谣言中伤?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一群嘤嘤嗡嗡讨厌的苍蝇罢了。英雄岂能害怕苍蝇?!
军情火急!李牧赶回时,王翦已攻下邯郸的门户——井陉关,作势兵发邯郸了。于是李牧不顾旅途劳顿,直接奔赴前线。
就在李牧厉兵秣马,准备决一死战时,却意外地接到了王翦的和谈信函。信中曰:两国交兵,百姓受苦。秦王宅心仁厚,爱惜民生。只要赵国肯对秦国称臣,可以免除生灵涂炭云云。
李牧虽感意外,但礼尚往来。还是修书一封,回敬曰:贵军若得退出赵国,则和谈可议。否则李牧定当誓死抗之。
王翦那边却再无动静,既不回信,亦不进攻。
李牧不敢大意,每日里严阵以待。
两个月过去,赵王突然派人来了。一道旨意如同霹雳,将赵国将士震得瞠目结舌:李牧阵前通敌,与敌将王翦书信往来,密谋献邯郸,以换荣华富贵。因此令宗室赵葱、将军颜聚接替李牧、司马尚,并将二人斩杀!
李牧一死,军心涣散,兵无斗志。王翦趁机进攻,长驱直入。
秦王政十九年春,秦军兵围邯郸。
我听说后,不顾群臣劝阻,做出一个决定:朕,要亲临战阵,指挥攻陷邯郸!
“大秦雄师,拓土开疆。旌旗过处,日月无光!”
将军王翦凛然立于战车之上,大声道。军营内排列整齐的万人方阵齐声应和:“大秦!”声势浩瀚,令人热血沸腾。
满面风霜的老将军异常激动,以致嗓子略显沙哑。他平息一下情绪,继续道:“众将士,方才,我们迎来了秦王。……陛下要亲自看到大秦的勇士攻陷邯郸!……儿郎们,我们怎么说?!”
“攻克邯郸!攻克邯郸!……”数十万大秦健儿齐声呼吼,气壮山河!
“好!”王翦将军传令,“今夜好好休整,明日清晨拔营,攻克邯郸!”
次日清晨,一阵紧张有序的集结后,三十万秦军士兵饱餐战饭,披挂整齐,拔营起寨,向十里外的邯郸缓缓进发。
我所在的乃是大营。此外尚有十万军兵在邯郸城外驻扎,将这座孤城包围得风雨不透。王翦是有经验的老将,他深知疲兵不可战,故而把四十万大军分为四部,轮番进攻。这样,既可让将士们定时休息,恢复体力和士气,又使得攻城部队始终保持士气高昂。试想,当疲惫已极的赵国守军发现,自己每日面对的都是“不知疲惫”的敌人,该有多大的压力?!
除去十万骑兵、车兵护卫两翼,二十万精锐士卒排列成整齐的方阵,迈着统一的步伐行进。秋风过处,旌旗猎猎,煞是威武雄壮。
“咵、咵、咵……”手持长戈的精悍武士沉默地前行,惟有撼人心魄的脚步声充斥天地。
蓦地,不知是谁,轻轻哼唱起一首战歌。
几句后,有人应和。
不多时,应和者已遍布各处,歌声此起彼伏。
渐渐地,全军都跟着哼唱起来,并且声音愈来愈大,愈来愈整齐。
歌声苍劲雄浑,词曰:
“岂曰无衣?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