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部分(第2/4 页)
?之所以明知道贪腐却还是要在一定程度上纵容,那是因为统治者需要这些贪腐的人,来帮他做事。
没有人可以独立管理诺大的国家,他不仅需要下面的人协助,更需要下面的人相互制约。
监军和领军将领之间的相互制约,给赵构制造出了很多可以操纵的空间,这才是监军存在的意义。故而赵构明知道这些监军其实都是在胡说八道,但他却没有对其中的那些言语提出半点的质疑,反而是问秦侩道:
“你觉得,岳飞是不是有叛国投敌的嫌疑?”
“皇上,有没有,叫他回来问问便知晓了啊!”
秦侩也不是傻瓜,他还会不清楚岳飞的为人么?若说这满朝将领之中,谁最有可能叛国投敌,秦侩也能拍着胸膛说,最不可能的就是岳飞!赵构这么问,若是他秦侩开口说个“可能”,那么将来污蔑良将的黑锅,恐怕就要他秦侩来背了。但他若是说“不可能”,那定然会引来赵构的不喜,为何?赵构若不是想听到肯定的答复,他又何必要问呢?
然而秦侩也不给个肯定的答复,模棱两可的回答给自己留出了腾挪的空间来,一切都可以等待岳飞回来再说。
“那就,先调岳飞回来吧!”
就这么短短半日的时间,赵构跟秦侩两人就做出了决定,不论将来如何处置岳飞,先将人给调回来再说。
在此时,赵构心中还是有自己考虑的,不过就是先将岳飞调回来,以满足金兀术的要求,把和谈继续下去。至于说将来是否起复岳飞,那又岂会轮得到金兀术说话?
金国若是一直势大,就不用也罢,若是有朝一日南宋重新崛起了,需要对金国用兵的时候,要用岳飞又如何,难不成都已经开战了,还会顾虑金兀术的感受?国家与国家之间本就没有诚信可言,有的只是利益纠葛罢了!
只因为金兀术那边还等着回信呢,赵构跟秦侩都不愿在这件事情上耽搁,自然也不会再跟别人通气,有秦侩起草,赵构画押盖章的文书很快就发了出去,有给岳飞的,也有给金兀术的。
在秦侩的叮嘱之下,这些文书都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送出,在保证效率的同时,也反复要求绝对保密,尤其是给金兀术的那份文书,更是绝对不能让任何外人知晓了。
哪怕就是中央民国的影队,如今势力也无法深入到皇宫大院之中,去探知这些隐蔽之极的消息,故而谁也不知道,赵构跟秦侩,竟然制定了如此计划。外界唯一对此事有所感觉的,或许就只有一个人了。
此人当然就是刘涚。
虽说他人在新都城,距离临安和岳家军与金兀术交锋的地方皆是千里之遥,然而却不会影响到他的判断。
因为他本人的穿越,导致历史的走向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他也不敢保证,变化的历史是否包含了岳飞在内。
从宋金两国这轮交锋来看,虽说韩世忠叛离南宋投奔刘涚是个巨大的变数,然而因为种种情势和刘涚的命令,以至于韩世忠仍旧充当了抵抗金兵的一个重要助力,并且完美的演绎了历史上金兵西路兵马迟滞的那一幕。
在刘涚的印象之中,到了这个时刻,就该是秦侩与赵构密谋,召回岳飞的时候了。这几日时间里,刘涚几乎每日都要找来张汉,质询有没有临安城或者是岳家军的消息,他总是担心,历史强大的韧性,会让一些不好的事情,无法避免。
这一日,他又招来张汉,终于得到一条信息:从临安城中有两支信使队伍,急匆匆的出发,皆是朝着岳家军所在方向而去,同路而不同行。
“遭了!”
听到这个消息,刘涚是本能的想到“十二道金光令牌”,难道说,赵构跟秦侩真是已经动手了么?
“玉娘,你来执笔,我要给岳飞去一封信!”
刘涚不敢耽搁,赶紧找来高玉娘执笔,而张汉在一旁伺候着,想要给岳飞写一封信。可大家都准备好的时候,刘涚却有些难产了。
只因为,他张口欲言时,却霍然发现自己是哑口无言。
这封信要怎么写?刘涚组织不出语言来!他总不能直接在信中告诉岳飞,说千万不要班师,即便要班师,也千万不要去临安,你只要去了,那就死定了!
若刘涚真是这样写的话,恐怕别说岳飞不信,就连岳飞身边的人,也都不会相信!
世人皆知,南宋大厦将倾,岳飞就是那独木!若是连岳飞都倒下了,那么南宋朝廷是否还能苟延馋喘呢?更何况,此番金兵南下,岳飞一路军是高歌猛进,杀的金兵步步后退,可谓是南宋朝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