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部分(第1/4 页)
“哦,是这样的啊,我就是担心啊,这边要是收容了金弹子,那段正誉会不会有另外的想法,万一他认为,金弹子是早跟我有所勾结,刻意去他大理国捣乱,才好将大量的火器给推销出去,唉,段正誉为了这些火器,可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连欠条都打给我了,要是到了时候还不上,就要割让大片大片的土地给我们了。”
“原来如此,照你这么说,马钰那孩子也不是乱跑,是听了你的分析,所以去找柴胡了?”
“对对对,就是这样一回事。”
王重阳自说自话,刘涚在旁边连声应和,倒是暂时将这件事情给糊弄过去了,但这不代表刘涚就真是放心了,故而脸上的笑容,也就没那么单纯,只是王重阳的心思解了,就没再去注意刘涚的表情。
既然王重阳这边没啥问题,加上刘涚心情放松不下来,也就没有久留,告辞离开,回去休息不提。
刘涚是休息了,却不代表高进等人会歇着。这些家伙一门心思要让刘涚登上帝位,从而稳固整个中央民国,如此一来他们就是开国大臣,光是那份名留青史的荣耀,就值得他们为此拼个头破血流的。
以高进为首的一众人,虽说没有去打扰王重阳歇息,但却是聚在一起,关起门来商议,最终决定,等到明天日上三竿的时候,就一并去拜访王重阳,务必将为刘涚加冕的良辰吉日给敲定了,以免夜长梦多。
第526章 重阳归,小胡闹(中)
第526章 重阳归,小胡闹(中)
古话有云,叫做鞭长莫及。
虽说王重阳也很担心柴胡和马钰两人在大理国究竟会不会有危险,但眼下他连伤势都没有条理好,光是担心又有什么用呢?好在王重阳是修道的,首重心性,一旦做出判断之后,就能将那份焦虑给排解掉,安安心心的在首相府里将养自己。
不过就这几天的将养功夫,王重阳却也是没能闲着,高进等人是轮番去拜见,说来说去目的只有一个,请王重阳敦促刘涚登基。
其实吧,这本来不是个事儿,王重阳也就等着身体康复,气色好了,也就替中央民国把这件事儿给办了,可是给高进等人这么一闹,王重阳还真是抹不过面子,倒过来去催促刘涚,让刘涚抓紧时间,赶紧安排登基。
刘涚心头也是憋屈啊,你说这要是别人吧,能当上皇帝甭提多开心了,怎么到他这儿,就是混身上下都没那种味道,活脱脱就是赶鸭子上架的感觉。王重阳这边催促着,加上高进等人天天来烦,回到家中也会听的耳朵生茧,最后刘涚也只能是硬着头皮给答应下来。
如此一来,刘涚登基就一路绿灯,在高进等人的操办之下开始了。王重阳得到刘涚授意,很多程序尽量简化,虽说有些儿戏,不过如今中央民国的形势加上社会制度本身也不宜大操大办,高进等也都接受了,就这么着,没几天时间,一场登基大典,就在新都城里上演了。
对于刘涚来说,这就是个闹剧,但是对于整个中央民国的子民们来说,这却是一场了不起的盛会,而这场盛会的意义还不仅仅是刘涚登基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在登基大典上,宣读的关于帝王的权利和职责,展开了人类历史崭新的一页!
从刘涚起,人类社会正式有了君主立宪制,也就是说,这种全新的,先进的,高进的社会制度,正式成为人类社会制度的一种,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通过这场盛会,中央民国的老百姓们终于相信,过去的一切宣传都不仅仅是口号,在刘涚这个君主兼首相的主持下,所有宣传的内容都会一一落实,人民的权利将会在法律的保护之下,得到真正的落实,而自刘涚起的刘家,也将会成为这个国家唯一世袭的帝王家族存在,只不过此帝王非彼皇帝,象征意义更大过于实际意义。
但不管怎么说,刘涚是称帝了,这个消息当即如同长了翅膀一般,飞速的向四面八方传递而去。
最先接到消息的,自然就是距离中央民国最近,双方不但有接壤而且还有军火往来的大理国。
因为刘涚登基显得过于仓促了些,故而段正誉是在接到消息之后才派出庆贺的使节队伍,并且奉上了丰厚的礼品。应该说刘涚称帝,是段正誉乐见其成的。大理国跟南宋的关系其实并不咋地,过去宋朝强盛的时候,大理国面上臣服心中却感觉不满,后来大宋跟金国连连鏖战实力下降,大理国上上下下其实是幸灾乐祸,表面则是显得不逊。
但不管怎么说,一个庞大的帝国对大理国是巨大的压力,而中央民国的存在,加上南宋已经丢失的那些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