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部分(第2/4 页)
里的师爷,还有整个成都县里有点名气的文人都弄到刘涚哪里,才能赶在当初刘涚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
当然,律法这种东西本身就不是可以一躇而就的,即便刘涚有后世可以借鉴,但他毕竟不是法学专业出来的,脑子里更不可能有着全套的法律知识,事实上对于普通人来说,只会急着律法之中最基本简单的一些精神,比如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若是要弄出一套完整的,适合时代并且可以执行运用的律法,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这需要时间的积累,还需要实践的验证。
眼看着时间一天天的接近年节,天气,也开始逐渐转冷了。
等到年节的时候,城池的修筑工作恐怕就不得不要停歇一段时间了,这个年代,上至公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很看重年节,年纪,可以说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三个节日之一。
这个时代的春节,可不是后世那种连休七日,而是大约从腊月二十三、四的样子,一直延续到元宵节,也就是正月十五之后,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春节,在整个春节期间,人们都会好好的休养生息,走动往来,以图来年更好。
虽说刘涚并不反对这些传统的东西,但他却很苦恼,因为这就等于是城池的工期,又得无端端拖延上差不多一个月时间,虽说现在各方各面都没有动静,但刘涚还是希望城池能够早一日完工,那他心中也就能够早一日松口气。
这一天,刘涚又来城池巡视,杨再兴、柴胡和小玉陪伴着他。照理说,如今刘涚的身份地位,不应该在单独出行,只不过一来这里是刘家庄的地盘,二来刘涚对自己也极有信心。
对于刘涚,工地上的那些工匠都极熟悉,因为刘涚没有架子,倒是跟这些工匠们很谈得来。
而今日,刘涚听到最多的话题,还是关于过年的。
他倒不是真的想去挽留工匠,只是心中感慨,随口道:“唉,诸位大师傅,等到你们回去过年回来,也不知道咱们这个城池,还在不在咯!”
此话一出,周遭顿时寂静了下来。
PS:过年时节写过年,别有滋味在心间;不见古人魂悠悠,但求精髓重现天。诸位,新年快乐!
第390章 凭良心,凝国魂(上)
第390章 凭良心,凝国魂(上)
张牛是个石匠,他爹是石匠,他爷爷是石匠,所以他也是石匠。
在这个时代,手艺往往是代代相传的,当个石匠其实并不是什么高尚的职业,也仅仅只能是养活一家人,若是跟后世相比,这种养活根本连小康都还算不上,但张牛他还是只能当个石匠,因为他只学会了这门手艺。
当然,如果他爷爷有钱让他爹读书或者是他爹有足够的钱让他去念书,那么或许他们家中可以出一个读书人,最终进入朝廷为皇帝服务,那样他就不用继续当一个石匠,可惜这只是一种假设,现实就是他爹,他爷爷还有他,三代人,此时都在刘家庄,修筑城池。
不过他们都是自愿来的,事实上刘家庄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强迫任何人,按照刘涚的要求,只是将招募匠人的广告在全益州境内四处散发,那高额的工钱,自然而然的就吸引来了像张牛一家三代这样的匠人。
只因为在刘家庄领导的工钱,一天要顶在其他地方辛苦三天,这样的好事,张牛一家都不愿意错过。
眼瞅着即将放假了,张牛一家三代人心中都是乐呵呵的,只因为他们算计着今年回家可以大大方方的买上酒,割上肉,扯上布匹之类的,让家里面的那些女人孩子高兴高兴,过一个开开心心的春节。
可是,当张牛听到刘涚无心的感慨时,心中突然有了一些触动。
“爹,你不是说,若是等到城池修完,我们的工钱,足够让我们在这刘家庄买一栋宅子了么?”
“嗯,应该够了,前些天那秀才不是来念过了么,虽说宅子买下来之后,咱们还得缴税,可是城里面的活多啊,只要咱们手艺好,肯干,别说是缴税,过几年给你讨个媳妇再买宅子,那都不是问题呢!”
张牛的爹,叫张清泉,这名字,还是当初老张花了两刀腊肉,请村子里的秀才给起的,等到张牛出生的时候,他家里实在是舍不得两刀腊肉去换一个名字了。
“买宅子,讨媳妇儿?”张牛今年都是二十多了,因为家里的条件不行,加上身为石匠,整日里都东奔西走的,讨媳妇的事情就这么一年年的拖下来,全家人也都在为这件事情着急。
“爹,既然如此的话,那我过春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