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良、美妙和崇高。一个句子,一段话,一篇文章,一本书,那是许多文字的堆砌,如果抛开其意境和内涵,何以谈论起美感?这里不是谈论书法,实际上简化字方案里从来就没有限制在书法创作以及匾额题字等领域使用繁体字。顺便说上一句,据悉*门开始开设书法课,提倡并激励学童写好汉字,这是值得赞誉的好事,也是不容忽略的大事。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关于乘车让座的另类思考
看各类媒体报道有城市公交系统试行“乘客让座有奖”,感佩其初衷大善之余,却有近乎于另类的个人见解,这里不妨写出来就教于博友。
尊老爱幼乃中华民族美德,在金钱至上,几乎人人尊崇孔方兄的现今社会,有必要大力弘扬传统美德,鞭策人们增强公德意识,这也是构建社会和谐之必需。应该说,试行“乘客让座有奖”值得褒扬,其鼓励的是善,赞誉的是美。
然而,笔者个人有以下两点看法也有自己的道理。其一,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人们的意识以及社会风尚也在潜移默化,比如现在人们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年老,不仅女人如此,男人也一样。所谓“男不问收入,女不问年龄”早已不尽其然,男女都一样,尤其是中老年人,一般都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确切岁数。当年初到美国,38岁的我曾在公车上热情给双鬓染霜或驼背秃头的老美让座,结果讨个没趣,遭遇白眼。后来得知,老美最腻歪被人看作年老体衰。实际上,即便是在美国华人社会,从来没有老人之称谓,一般说到老年人均称之为“年长者”。分析起来这里面有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缘由,但更有价值取向和个人心态及社会风尚的因素在起作用。就国人而言,公交车是大多数人首选的交通工具,男女老幼济济一车,应该互相谦让,对年长者更要礼貌恭敬。
其二,从一个企业管理者的身份出发,我想为一些年轻的上班族说几句话。据我了解,有不少年轻人每天用在上班乘车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两三个小时,有的多达三四个小时,而且每每是在上下班高峰时段乘坐公交,很少不是拥挤不堪。早上,一两个小时在车上,下了车等待他们的是一天的辛勤劳作。下班时更是带着一身疲惫,有的人还是属于体质较弱。而且,他们还是成年累月如此这般。因此,我们大家也应该对一些年轻人包括一些在公交车上没有主动给年长者让座的年轻人多一点儿理解和宽宥,可以对个别人进行批评,但还是应该出于教育的目的予以引导为好。其实有的年长者坐车多是三五站地,如果无病无恙,站也站了。当然,身病体羸的翁婆和孕妇幼童除外。
笔者已是知天命之人,而且白发多过花甲长者,偶坐公交也曾享受过“爷爷”尊称和待遇,不胜唏嘘。我要告诉年轻人,遇上我不必让座,对我这样的常常圈在办公室的人来说,站一站没有什么不好。对我这样年纪的人来说,站一站好处多多。
应该倡导规范汉字书写
从网络获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将推出针对大中小学的学生汉字书写等级标准,以规范汉字书写。这应该说是一件早应该做而迟迟未做的大好事,理当给予赞誉。可是,据媒体报道有人不以为然,认为“弊大于利”并试图杯葛。这是一根筷子吃藕——净挑眼儿。于是,在下便有话要说。
问题的焦点在“汉字书写等级标准”。有人借国际上无此前例觉得制定该标准会让人“晕菜”,认为“连做饭放多少盐都要精确到‘克’的西方人,居然没有制定文字书写标准”,其道理应该令东方人“仔细想想”。更有人讥讽:如今,馒头要有标准,“人造美女”要有标准,难道汉字书写也要有标准?
YES!馒头要不要有标准,不妨去问厨师。“人造美女”要不要有标准不妨去问登徒子。要问汉字书写要不要有标准?标准的回答是应该而且必须。这里暂且不论汉字的偏旁结构如何标准书写,首要阐明的是对当下的青少年来说,能够静下心来坐在书桌前写汉字是十二分必要。不是吗?
冷眼看近日社会,上上下下有说不尽的浮华,看不尽的焦躁。过去说,偌大的中国放不下一张书桌。现在能否这样说:偌大的中国还有几人能端坐书桌前认认真真地写下几行字?看看人才市场上那一份份应聘简历,有几个填写者写的字能让人看得过去?字如其人。听其言可知其人,观其行亦可知其人,看其字也可知其人。所谓字是人的脸面,字是人的名片。
汉字与西文本来就有质的不同,象形、指事、会意,使汉字具有其他文字不曾具有的特殊美。这是一种外在并具体的美,是一种没有相应的内在修养而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