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页)
奔崆峒山而去。闲暇之余,我们便抽空研究一下那把剑,不过始终没有什么新的进展。
这一rì,我们终于来到了崆峒山脚下——平凉府。
在平凉府歇了一晚,第二天早上,用过早餐,将马匹等无法带上山的东西留了下来,并吩咐店小二好好照料,便准备登崆峒山。
我们二人沿山底的深谷往山门处走去,远远的就听得一阵很美妙的水声,仿佛湍流萦回与岩岸相击,隐隐有弹筝之音。走得几步,却看到它的真面目:涓涓清水沿峡谷而流,流至地势平缓处,竟汇成了一个小湖。那湖环抱崆峒,波光粼粼、清澈见底。
诗梦道:“不想在这大西北,也能见到江南一般的好水。”
我笑道:“这就是弹筝峡了。”
诗梦笑道:“这名字起的好,置身于此,真的仿若有弹筝的感觉。”
我笑道:“这就是崆峒山的妙处。此山既有北方山势之雄,又兼南国山sè之秀。”
诗梦点了点头。
此时崆峒山就像一道天堑一般横亘在我们面前。半边山崖峰峦叠嶂,崖壁峭立,平台幽寂,怪石嶙峋,洞穴深邃,林木葱郁。再往上看,只见一片仙气,崆峒顶峰隐没于云雾之中,仿佛直通天际一般。
进了正门,我们沿阶而上。由于上崆峒山的路坡度极陡,所以我拿了一根树枝牵着诗梦往上走。在这里,如果一不留神,坠落山谷的话,恐怕就尸骨无存了。
行走间,却见一道一僧并排而行,往那仙气中走去。
诗梦道:“此山不是有‘道教天下第一山’之称吗,怎么却见僧道共行。”
我笑道:“自从轩辕黄帝问道广成子之后,崆峒便为黄老之源,这里便只有道教一家,只不过隋唐两代,以佛为国教,这里出现僧侣也就不足为奇了。以至于有了现在佛道共存的场面了。”
诗梦笑道:“这倒也是,佛道之极,便不必分彼此了。”
我笑道:“诗梦你所言极是,看不出来你还挺有悟xìng的嘛。”
诗梦道:“我只是随口说说罢了。”
我道:“你说的挺对的,其实不管是练武、修佛、参道,其原理皆有相似之处。”
诗梦笑道:“一个武功这么差的人竟然还有这理论,真是看不出来呀!”
我作势yù打,道:“咱实践不行,理论总得有两把刷子吧!”
诗梦躲开我,道:“在这里还是不要乱来,小心掉下万丈悬崖。”
说话间,我们来到一块台子上。台子的旁边,有一道悬崖冲天而上,几乎垂直于地面,端的是险峻无比。
我突然灵机一动,提议道:“难得我们登一趟崆峒山,诗梦你的文采又好,不如咱们联一首咏崆峒的律诗吧!”
诗梦道:“这恐怕登不得大雅之堂吧!”
我笑道:“连我这个诗词门外汉都来提议了,你还谦虚什么呢!今rì联句,只为尽兴,不为功名!”
诗梦点点头道:“那好吧,谁先来?”
我笑道:“当然是才女先来咯!”
诗梦道:“这却是你先提议的,还是你先来吧!”
我道:“既然这样,我就先来了,反正我不大懂那些格律,只好乱作一气了!”
诗梦点了点头。
我便开始了:
遥看红rì隐山颠,(风来去)
云擦耳畔步履艰。(云诗梦)
岩坚似铁怕滴水,(云诗梦)
峰屹如剑敢问天!(风来去)
盛景也让顽石醉,(风来去)
道童却嫌青杏酸。(云诗梦)
何当携手乘风去,(云诗梦)
只羡鸳鸯不羡仙。(风来去)
(以上七律只为应小说情节所需而写,不太讲究格律,请各位jīng通此道的大大不要拍砖!)
突听一人拍手叫道:“好一个‘何当携手乘风去,只羡鸳鸯不羡仙’,果然是好诗呀!”
我闻声望去,却见一个青衣长袍、腰佩乌鞘古剑、作书生打扮的清隽秀雅的青年站在台阶上。
我惊叫道:“原来是剑雨老弟!”说完便扑了过去。
李剑雨迎着我过来,我们俩互相一击,然后抚掌大笑。
我笑道:“你小子一年不见,还是那股儒雅的书生气!”
李剑雨笑道:“还是你小子过的好呀,也不介绍一下这位美女!”
我闻言,连忙把诗梦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