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好吃不过饺子!(第1/2 页)
按照古来汉族的习俗,在正月初一这一天,大家都会待在家里不出来,享受过去一年的丰收喜悦。
不论贫富,每一家都会幸福地品味这一年辛勤努力换来的果实。
新年期间也不能打扫卫生,就算家中再乱,也不能把喜气扫出门去。
正月初一那天,阳光明媚。
朱怀坐在庭院里,翻阅着老爷子赠给他的洪武二十四年的册子。
当他看到大明的火器记载时,内心依然抑制不住激动之情。
朝廷设立火器局,拥有三千六百把火铳,一百八十二门火炮,以及二百三十二门子母炮和盏口炮。
五军都督府管辖下的工匠共有二十三万两千八百九十九人,分为银匠、铁匠、铸铁匠、钉铰匠、锡匠、穿甲匠等二十二个工种。
其中设有专门制造火药和神箭的部门,由中军都督亲自管理。
工匠隶属于内府兵仗局、军器局和快加厂。
全国各地的军卫中有二万六千户工匠,他们每个月只需工作十天,并由官府提供每月的生活粮食供应。
内库储备有铁材,共三千七百四十三万斤。
全国设立了制铁所,包括江西进贤、新喻、分宜,湖广兴国、黄梅,山东莱芜,广东阳山等地共计十三处。
每年向内库输送铁材达一千八百四十余万斤。
此外,内库还有铅材,总计三十二万三千斤。
朱怀感叹不已,国家的实力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大明王朝,实际上的强大实力已经超过了他对它的认知。
能够在一千多年前,将一个国家发展到如此强盛的地步,朱怀不由得对此深感敬佩。
继续往下阅读,朱怀的眼神不禁微微收缩。
"北平、辽东卫所的士兵,共有十一万三千一百八十二人,库存棉布四十三万匹,棉花三十六万七千斤。"
这些都是属于朱棣的财产。
并且,在当前情况下,棉布的价值甚至超过了金银!
衣食住行中,“衣”总是排在首位的。
洪武二十三年,蓝玉出征塞外,十九万大军凯旋归来时,朝廷赏赐给他们三十多万匹棉布,这让将近二十万的大军高呼万岁,连皇宫深处都能听到外面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布匹,就是财富的象征。
一匹布,足以满足一个专业军人全家一年的生活所需。
由此可见,朱棣不仅军事力量强大,财政实力同样不容忽视。
辽东地区盛产铁矿石、粮食和棉花等多种资源,朱棣因此拥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他在历史记载中能够与强大的建文军队进行长期的拉锯战,并且在财政方面没有被拖垮。
朱怀默默地把手中的册子收起,决定不再继续阅读下去。
这份册子是一份极其珍贵的资料,如果将来需要用到,他会仔细地研究发掘。
虽然朱棣在优势上已经先走一步,但朱怀坚信,在洪武皇帝去世之前,交趾地区的发展完全有可能赶上北平。
他又翻开一本名为《商业治疏》的书册,这本书是由徐妙锦赠予的。
朱怀随意翻了几页,发现徐妙锦引用北宋时期的青苗法作为例子,书中详细阐述了朝廷如何进行商业借贷、如何让金钱生息、以及各种商业经营策略。
看过之后,朱怀感到震惊不已,因为这册子里所体现出的后世货币理论以及诸多见识和手段,已经可以媲美千年后的那些财团了。
实在难以想象,徐妙锦竟能写出这样见解超前且卓越的财经奏疏。
朱怀轻轻地叹了口气,慢慢地将册子合上,坐在洒满阳光的地方,陷入了沉思。
他想到那个丫头,估计到现在还认为自己是因为她的两位兄长而受伤,不知道她是否还在为此自责呢?那次晕倒后,她的身体状况好转了吗?
突然,一声充满力量的新年问候将朱怀从思考中唤醒:“新年好啊,臭小子!"
朱怀有些迷茫,随后瞪大眼睛:“今天可是正月初一,按照习俗是不让串门拜访的,怎么老爷子您来了?”
看见朱元璋背着双手,神采奕奕地朝这边走来,朱怀不禁愣住了。
朱元璋豪爽地大笑着解释说:“规矩虽然是固定的,但人是要灵活变通的。我已经一大把年纪了,跟大孙子团聚一下,哪有那么多讲究呢?”
此刻的老爷子看起来精神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