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官(第1/2 页)
朱元璋见朱怀神色异常,默不作声地侧头望了过去,看过之后,淡淡地说:“这类事情在我们这个朝廷里早已司空见惯,你是初次见到,自然会有愤慨之情。见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
这句话虽平淡无奇,却似乎携带着浓浓杀机扑向朱怀!
朱元璋手指有节奏地轻敲着桌案,淡然地道:“这些年,作为皇帝,我已经处决了太多这类人了,并非出于嗜血,而是不得不这么做。”
“这些家伙就是侵蚀国家的蛀虫!正是他们在啃噬大明江山!不杀掉他们,朝廷的威信就无法树立起来!”
老者的话语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冷漠和冷酷。
然而无论怎样杀戮,都无法彻底根除这种情况的发生。
每当遭遇自然灾害,总有些人只想着如何发灾难财,却从不去思考如何帮助百姓。
朱怀叹了口气,说道:“堵不如疏,一味的惩罚解决不了问题,必须找到一种约束机制来进行有效的管理。”
慢慢地,一个尚未成形的想法在朱怀心中酝酿。
朱元璋看着朱怀欲言又止,便开口道:“你想说什么就说吧,有什么想法就讲出来听听。”
朱怀点点头,向朱元璋建议:“既然那些贪官污吏无论如何都杀不尽,那么是否可以尝试提前进行预防呢?”
朱元璋对此产生了兴趣,眯起眼睛问:“具体说说,该如何提前预防呢?”
朱怀回答:“比如在都察院之外,另外设立一个机构,专门负责监督全国官吏的治理情况,肃清朝政风气。”
朱元璋思索片刻,问:“具体怎么设置,又有何权限呢?”
朱怀解释道:“都察院可以收集全国各地的信息,无论是重大的贪腐犯罪,还是小小的官吏作风问题,一旦发现就可以向上汇报。而新设置的机构,根据都察院上报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探查、处理。”
这种设想类似于后世的廉政公署。
朱元璋接着问:“他们有权进行处置吗?”
朱怀答道:“应当拥有这样的权力,这样才能有效地震慑地方官吏。”
朱元璋闭目深思,朱怀则谨慎地看着他,并补充道:“当然,这个部门并非轻易就能建立起来,还需要许多重要大臣共同协商决定。”
朱元璋突然睁开眼睛,按住手,赞同地说:“很好!”
朱怀欣喜若狂:“您也认同我的观点吗?”
朱元璋没好气地道:“我说的是你做得很好!敢想敢做,敢于创新,这是件好事,僵化保守的思想是要不得的,只会让人退步。”
但他紧接着追问:“不过你所说的独立于现有政府体系之外的衙门,是不是打算取代都察院?它们同样具有执法权,是否意味着也要取代三法司呢?按照你的构想,这个衙门内部是不是还需要配备士兵用于抓捕事务呢?”
“常说宋朝灭亡于冗官之患,你提出的设立新衙门,也会使得朝廷官僚体制逐步扩大。”
“你经常提倡以史为鉴,那如果我们大明也开始效仿过去的做法,增设衙门,分散原有职责,短时间内或许看不到什么问题,但时间一长,官员之间互相推诿责任,养闲人吃空饷等问题就会逐渐滋生。对于这一点,你有没有认真考虑过呢?”
朱元璋看似平静地注视着朱怀,随口引用宋朝历史,犀利地剖析了当前国家体制的问题。
朱怀惊讶地张开了嘴巴:“这个问题……”
他之前确实没有深入思考过。
正如他内心所想,很多事情在他看来都很合理,甚至在后世实践中也被证明可行。
但是,放在大明朝的背景下,却又与国家体制格格不入。
“我杀贪官自然是没错的,但即使如此,也不能盲目地一刀切。贪是可以的,但不能损害百姓的利益。廉洁官员和贪官污吏之间,我其实更倾向于后者。”
“啊?”
朱怀挠挠头,疑惑地看着这位长辈。“你不是说最痛恨贪官吗?”
朱元璋微笑着说:“可不一样啊,我说的贪官,是指那些会做事的贪官,我们掌握了他们的短处,许多我们不愿意做的事情,就可以交给他们去做。”
“作为上位者,你需要考虑的是怎样平衡权力。这个朝廷,并不是说非得清澈见底、没有一丝杂质才是好的,恰恰相反,水稍微浑浊一些,你才能更好地掌控官吏。否则,一旦某一势力过于强大,皇权还有什么威信可言呢?”
朱怀听完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