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公道什么!(第1/2 页)
朱元璋轻咳几声,略显尴尬。
“朝廷没你说的那么不堪!洪武皇帝也不是那种与民争利的人!”
朱怀意识到失言,尴尬地笑了笑:“对对,您说得对。”
翰林院内,一炉炉无烟煤在值庐中熊熊燃烧,使得室内温暖如春。
一群翰林院的编修们悠然品茗,闲谈间无不称颂无烟煤的好处。
“这无烟煤真是难得的宝物。”
“确实如此,售价低廉,实乃国家和民众的一大福祉。”
“不知究竟是哪位奇才发明的,据说老爷子已命朝廷大量收购南直隶的无烟煤,并在市场上平价销售。”
“无论这位奇才是谁,他的举措无疑是对百姓的大恩大德,普济苍生之举!”
就在众人热烈讨论之际,一名小吏悄然走到刘文善身边低语了几句。
刘文善眼神一亮,挥手示意小吏退下。
众人疑惑地看向刘文善。
刘文善微笑着透露:“还记得那个阻挠我们创办书院的小家伙吗?他的身份查明了!”
“哦?”
刘文善嘲讽一笑:“我派人通过应天府衙门查了他的户籍,你们猜结果如何?”
“原来是个贱籍出身的商人!”
众人瞠目结舌,愤慨不已:“一个贱籍商人,竟敢如此嚣张跋扈?”
“居然还敢与孔夫子作对?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竟敢无视我们儒门读书人的颜面,简直是无法无天!”
刘文善压低声音,嘴角含笑:“各位,我们去找孔夫子商议,这个朱怀,我们要维护我们的尊严,让他见识一下冒犯大明文士的后果!”
“这次行动,务必彻底打压他,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没错,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商人,怎敢如此狂妄无礼?我们必将其严惩不贷!”
城楼上。
朱怀与朱元璋并肩望着城门口抢购无烟煤的百姓,心头涌上一种沉甸甸的满足。
“老黄头,我现在多少明白了您为何如此热衷于治理民生,大小事务亲力亲为,对待每一份奏章都严谨至极。”
朱元璋含笑询问:“哦?说来听听。”
朱怀回应:“为民众办实事,见到他们心满意足、安乐和睦的模样,内心真的会感到无比快乐与满足。”
朱元璋放声大笑:“孩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言至此处,朱元璋眼神变得深远:“如今我们大明拥有众多猛将,无惧外敌!但倘若不能妥善处理百姓之事,那大明这艘巨船,迟早是会倾覆的!”
朱元璋不再驻足城门,携着朱怀悄然离去。
祖孙二人在城内外闲逛了一阵。
朱元璋最爱街头漫步,要知道百姓生活过得好坏,唯有亲身深入其中才能真正洞察。
他们首先前往粮铺查看米价,从米价中可,就可以大致推断出整体的物价水平。
店主告诉朱怀,一石米需一吊洪武通宝,约等于八钱白银,而一石米大约有一百二十斤,那时的一斤是十六两。
听完后,朱怀表示这个价格还算公道。
朱元璋却不以为然:“公道什么!”
朱怀脸色微红,老黄头性格直率,当着店主的面直言批评,确实让人尴尬。
朱怀担心店主会生气,正要替朱元璋圆场,却听见朱元璋继续说:“卖得太便宜了!”
朱怀一愣,店主也愣住了。
随后,朱元璋接着说:“谷贱伤农,撇开雪灾和淮北水患不谈,这两年湖广地区的粮食产量确实相当可观。”
“但粮食丰收了,价格反而下跌,这对地里刨食的农民怎能算得上是什么好事?”
听到朱元璋这番话,朱怀豁然开朗。
店主也对朱元璋竖起了大拇指:“老太爷真是见多识广,说得实在在理!”
两人又来到了绸缎庄,人一旦填饱肚子,便会开始追求穿着打扮。
绸缎生意同样能衡量出百姓的情况。
人一旦填饱肚子,有了余钱便会开始追求穿着打扮。
朱怀与店铺掌柜闲聊了几句,得知这两年京城购买丝绸的人确实在增多,但大多是富贵人家,一般百姓仅在婚嫁时才舍得破费购置。
“掌柜的,近来生意怎么样啊?”
朱怀主动问道。
以前这种开场白通常由朱元璋引出,但最近朱元璋很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