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暗流涌动(第1/2 页)
夜幕低垂,京城之上,灯火阑珊。
巍峨的大周皇宫内,御书房静谧而庄严,烛光摇曳,映照出皇后首次孤影独坐的坚定身影。
她肩负起前所未有的重担,独自面对朝廷风云,等待着由她亲自指派高潜林前去邀见的三位肱股之臣。她心中明晰,唯此三人,能安定朝纲,护佑大周江山稳固。
李卫心,其一生堪称传奇,从微不足道的知县跃升至宰辅高位,几度深陷囹圄又安然而出,每次归来总能建立奇功,人们私下揣测,他是否在狱中得了高人指点方能成就今日之位。尽管近期因林怀景大婚之事受人非议,但作为一国之相,他在百官当中的余威仍在。
贺文贤,当朝文官领袖,昔日在永安州的政绩斐然,入京后更是倾力支持文官阵营,对怀王府屡施压制,令文臣无不以其马首是瞻。有他在,文官集团便稳如磐石。
至于怀王林常洛,即便怀王府现下遭群臣排挤,武将们对其却是由衷敬佩。一介皇子,身先士卒,战场英勇,失去二子,虽断臂未阻其志,仍平定大漠与南越,这份悍勇,哪个武人不为之动容?林常洛在,武官阵容便乱不了。
李卫心威震百官,贺文贤稳控文官,林常洛威压众武将,若此三人力挺,朝局自可固若金汤。
李卫心率先抵达,紧随其后的是林常洛。刚下马,便见一顶轿子缓缓而来,不消说,贺文贤也到了。
贺文贤下轿,目光交汇于不远处的林常洛,略显尴尬,迟疑片晌,终上前施礼:
“下官贺文贤,拜见怀王。”
林常洛笑语温煦:
“文贤老弟,我们何时变得如此生分了?在永宁之时,可不曾这般客套。”
贺文贤答道:
“怀王言重,您是王爷,卑职仅是一尚书,行礼自是应当,何来的客套之说。”
林常洛针锋相对:
“往昔贺大人主导下的那些参劾本王奏折中,可不见半点礼数,贺大人带领那群书生日日给本王扣逆反之帽,本王可都铭记在心时不敢忘。”
贺文贤毫不退让,即刻反击:
“王爷常言文人误国,试问我国何曾因文官而衰败?反而是王爷,连年征战,使永安州家家缟素,户户灵堂,这便是您口中的利国利民?”
林常洛则立即应声道:
“武打天下,实乃国之根本!自古以来,多少朝代更迭,无不是以铁血手腕,方能定鼎中原,开疆拓土。战场上,刀枪剑戟,方能彰显我大国威严,守护百姓安宁。反观尔等这般只知吟诗作对、纸上谈兵的文人,关键时刻,岂能护我河山,保我子民?”
贺文贤不甘示弱:
“文能治世,此方为长治久安之道。国家之兴,不仅在于武力之强盛,更在于治理之有道。自古以来,圣明君主皆重文治,以仁义礼智信教化万民,方能使得民心归附,国家昌盛。文化繁荣,思想开放,方能吸引天下英才,共谋国事,自古以来的开明盛世,哪一个不是文人所治?”
林常洛闻言轻笑,摆手道:
“罢了,你我间的分歧暂且放下,今夜皇后娘娘召见,贺大人以为所为何来?”
“娘娘亲宣,非比寻常,我料定陛下身体必有变故。”
贺文贤沉声回应。
“除你我之外,娘娘亦召见了李相,贺大人何不再设想的大胆一些?依本王之见,此次召见或许关乎大周国运,譬如,确立下一位帝王人选。”
林常洛向来无所畏惧,但其言辞之大胆令贺文贤瞠目结舌。贺文贤虽已隐约察觉到元庆帝情况不妙,却未敢妄断龙体欠安至极。
“林常洛,你怎敢如此口无遮拦?身为臣子,岂能诅咒君上?此是为臣之道吗?”
贺文贤闻言,怒不可遏,指着他厉声斥责。
林常洛却面不改色,嘴角含笑,从容对曰:
“本王鄙视尔等迂腐文士,你心知肚明内情,却怯于直言。你不仅自我噤声,更不容他人发声,闻逆耳之言便恼羞成怒。你愤怒非因本王对陛下不敬,实则因你无勇气直言,更难以置信世间竟有人敢于直言不讳。本王之言,揭开了你虚伪的面纱,粉碎了你那文人优越的幻梦。贺文贤,于本王眼中,你这等文人,不过尔尔,本王永远看不起你们!”
言毕,林常洛袍袖一挥,扬长而去,独留贺文贤一脸惊愕。欲反驳可林常洛却没有给他任何机会,他自诩博览群书之文士,竟在所谓粗鲁武夫前败于口舌之争,羞愤交加之下,他连忙追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