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皇”Vs“王”:历史基本文法
电影周润发的角色是大王,巩俐是王后,周杰伦是王子。但在英文字幕中,大王译为Emperor,王后是Empress,如此逻辑上就出了问题,因为国王和皇帝在东西方都是不同概念。
在中国,秦始皇推出“皇帝”这名词以前,夏商周天子都用“王”,再之前是传说时代的五“帝”和三“皇”;秦汉后有了皇帝称号,皇帝(Emperor)就可以分封亲属大臣为王(King)。被分封的王所属有国,但并非绝对独立,理论上臣服于皇帝统治下,是为汉代首创的“郡国制”。逐渐地,凡是中国统一时代的天子都称帝,分裂时代一些量力而为的统治者则“谦卑”地称王,或向势力较大的“皇家”政权效忠。例如秦二世死后,继位的子婴眼见六国贵族纷纷复国,就先发制人自动放弃帝号降级为王,不敢厚着脸皮名不副实地称“秦三世帝”。在五代十国,不少国家对外只称王,维持侍奉中原皇朝的表面功夫,对内关起门来当皇帝是另一回事。《黄金甲》中“皇”“王”不分,究竟国家之上还有没有更高层?语焉不详。符合逻辑的唯一解释,就是此国还不敢公然建号称帝,对内却欺众人不懂,过足皇帝瘾,所以大王不断自称“朕”—须知一般只有皇帝称“朕”,王只能自称“孤”。我们可以翻开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刘备颠沛流离时只敢自称“备”或“我”,晋位汉中王时改口称“孤”,当上蜀汉皇帝才称“朕”。顺带一提,不少电影常有帝王以死后才被追尊的庙号自称,例如“我唐太宗”、“我齐宣王”,以为所有君主都像秦始皇那样自称“始皇帝”,又不像是周星驰那样的故意恶搞,实在惊吓。
在西方,King 和Emperor 的分野更明显。Emperor 只属于帝国(Empire),而帝国是有客观标准的政治结构。虽然不同学者有不同演绎,但一般都视“领土覆盖国家主要民族以外其他民族聚居地的大国”为帝国。1648 年以前,在欧洲的Kings和Queens 之上,有主权模糊但地位明显更高的“皇”,例如教皇(Pope),或权威源自教皇的“神圣罗马皇帝”(Holy Roman Emperor),那是现代主权国家成型前的年代。就像德国1871 年统一前,其核心组成部分普鲁士首领是国王(King),统一后才改称德皇(Kaiser);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国内一直是Queen,只有提及她作为大英殖民帝国女皇时才称Empress。可见两个名词即使于同一人,也是需要分开使用的。30 多年前,一个非洲*者博卡萨以全球最弱的国力废除共和,建“中非帝国”,就成为国际大笑话。哈佛大学出版社2000 年出版左翼学者迈克尔·哈特(Michael Hardt)和安东尼·内格里(Antonio Negri)的名作《帝国》(Empire ),视帝国为民族国家迈向全球化的过渡,亦值得一读。
皇也好,王也好,《黄金甲》既然煞有介事地列明时代背景为公元928 年,观众就不得不翻查一下那年究竟有何特别,也不得不思索主角一家最像来自哪国。历史上,那年并存的有后唐、汉、楚、吴越、吴、南平、闽等,其中吴帝已成权臣傀儡,南平和闽十分弱势,其他四国就可能成为电影原型,特别是后三国都受已灭亡的后梁册封,可以勉强解释王后的“梁国公主”身份。也有民间作者借题发挥,说《黄金甲》的背景是后唐大将孟知祥日后在934 年建立的后蜀。然而,还是928 年在位的后唐明宗李嗣源(867—933)的年龄和事迹最符合“韩大王”,虽说是穿凿附会,但从中也可反映五代十国君主夺权的基本模式。
李嗣源普通士兵出身(和韩大王从前不过是都尉一样),因作战勇敢,被沙陀族将领李克用收为义子。李克用是后唐的实质立国者,其十三名义子即“十三太保”,曾被不少电影和剧集改编,李嗣源即“大太保”。后来李克用亲生子李存勖正式立国,重用伶人,被李嗣源政变推翻,是为后唐明宗。他算是五代明君,宰相任圜和枢密使安重诲善于建立典章制度;但此君同样好杀戮,上述两位名臣也是被其冤杀(有点像《黄金甲》被追杀的太医)。他爱吟晚唐诗人聂夷中的《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一说作者为李绅),以示爱民;韩大王则爱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以示念旧。史载李嗣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