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页)
莫斯科尽快归还中国。但又考虑到这样做会影响两国的正常关系,所以一直难以启口。
好在与斯大林不同的是,赫鲁晓夫认为,莫斯科的这一行为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所以,他上台后主动提出解决这个问题,将四个公司还给中国。
经过几天的谈判,中苏于1954年10月12日发表了《关于将各股份公司中的苏联股份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联合公报》。公报声称:这四个公司的创办,正值“年青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着恢复国民经济任务的时期”,因此,“各股份公司在恢复和发展中国经济的事业中,已起了积极的作用,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现在,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自己的经济以后,正在顺利地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中国的经济部门已经积累了必要的经验,并且能够自己管理属于各股份公司的业务。于是,中苏就各中苏股份公司中的苏联股份自1955年1月1日起全部移交给中国达成了协议。苏方所占的股份,“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供应苏联通常出口货物的办法,在数年之内偿还。”
对于赫鲁晓夫的表现,毛泽东当然很满意。两年之后,当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大批斯大林的时候,毛泽东虽然责怪赫鲁晓夫不该这样对待斯大林,但他对赫鲁晓夫还是表示了好感。说赫鲁晓夫这个人“不死板”,他把新疆的几个合资公司还给了我们。所以,“我们感谢他”。
周恩来请求苏联帮助修建铁路(1)
4。周恩来请求苏联帮助修建铁路,赫鲁晓夫表现得并不爽快
第一次来华的赫鲁晓夫表现得如此慷慨,而中国人对他也是热情有加。9月30日,在首都各界举行的庆祝建国五周年大会上,当赫鲁晓夫走上主席台时,全场起立,接着是一阵热烈的鼓掌。赫鲁晓夫的讲话不断为掌声打断。在友好的中国人面前,他表示,到 1959年底,苏联政府将参加中国141项大工业企业的新建和改建工作。他甚至慷慨激昂地说:“帮助我们的朋友和兄弟——中国人民来加强他们的人民民主国家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是自己应尽的兄弟的责任。”赫鲁晓夫讲完后,全场再次起立,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以“向伟大的苏联人民和苏联政府的代表致敬”。
斯大林在世时,苏联已经同意向中国提供141个援建项目。赫鲁晓夫上任后答应新增加15个援建项目,使“一五”计划时期苏联对中国援建的项目扩大到156个。这新增的15个项目,从选址、设计、搜集设计基础资料,供应设备、建筑安装和开工运转,供应新技术,一直到新产品的制造等,都由苏方负责。10月12日,双方签订了苏联帮助中国新建15项工业企业和扩大原有协定规定的141项企业设备供应范围的议定书。
不仅如此,赫鲁晓夫这次访华还推动两国签订了关于苏联政府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亿卢布长期贷款的协定。三年抗美援朝战争打下来,中国从苏联购买了大批武器、弹药和各种军事装备,这是一笔惊人的开支。1953年,中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需要从苏联进口大量机器设备。结果,苏联给中国的3亿美元贷款基本上用完。在此情况下,赫鲁晓夫许诺再次向中国提供一笔长期贷款,用于支付中国购买苏联机器设备的费用。
对于赫鲁晓夫的上述姿态,中方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认为这是苏联对中国“无私”的援助。《人民日报》于10月2日发表社论,称赞苏联对于中国“给予了慷慨无私的帮助”。社论还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苏联即以优惠的条件贷款给中国,使中国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得到充裕的资金,并且派遣大批苏联专家到中国来帮助建设。“这样伟大的、全面的、长期的、无私的援助,是历史上的创举。”
10月13日,在苏联驻华大使尤金举行的招待会上,周恩来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指出,苏联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可靠和最忠实的朋友。苏联对中国的伟大的、全面的和技术精湛的兄弟援助,是真正友好的和真正建设性的。它向全世界显示了一种新型的国际关系。这种关系的基础就是互相帮助和促进共同进步和繁荣的真诚愿望。”
可是,赫鲁晓夫并不这么认为。当中方一再向莫斯科的“无私援助”表示感谢时,赫鲁晓夫却说:“不!不能说是无私的,而应当说是有私的。援助中国实际上也是帮助我们自己。中国强大起来就是对我们的最大的支持。”①
在双方谈判修建中国到阿拉木图的铁路时,赫鲁晓夫就显得并不那么无私了。关于这条铁路,毛泽东第一次访苏时曾提出过,希望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