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页)
说了!”
赵安听完,知道他说的是实话,便不再多问,一剑刺进了他的心脏。看着垂死的副队长,赵安轻蔑的说:“看把你给吓的,我们中国人行事坦荡荡,没有你们日本人那么变态!不管你说不说,我也不会真那么做的!”副队长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听到了这句话,瞪大了眼睛,死不瞑目。
赵安回到树林中,杨志武还在偶尔开一枪、不时喊一句的骚扰着日本人。刚才一个日本兵从窗子探头出来,想看看树林这边的情况。杨志武一枪打去,正打在窗框之上,飞溅的木屑刺破了这士兵的脸,鲜血直流。这士兵还以为自己头部中枪,吓得哇哇乱叫。日本兵不敢再露头出来,开始牢牢守住门窗,焦急的等着副队长搬救兵回来。
杨志武见赵安回来,忙问:“安子,那个人除掉了吗?”赵安拍拍胸脯说:“武哥,这还用问么,当然除掉了!我还问到了两个消息,地图就放在他们队长的怀里,屋里面还有八个人。”
杨志武点点头说:“那我可得小心了,别一枪打中了地图,唉!你去的这会儿功夫,我怕他们察觉,只能一会儿开一枪,现在子弹所剩无几了!”赵安拿出一把手枪和几个弹夹,交给了杨志武,得意的说:“武哥,你看这是什么?我除掉那个日本人,当然会把他的枪和子弹带回来啊!我不会用枪,也不喜欢枪,这个王八盒子正好给武哥你用。”
日军的制式手枪叫南部十四式,俗称“王八盒子”,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名字呢?这个名字里包含着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与憎恶。众所周知,在中国民间语言里,“王八”这个词带有绝对的贬义。中国人用“王八”这个词,来表达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在常理之中。那么为什么会给南部十四式半自动手枪,冠以“王八盒子”之名呢?
其一,在旧中国,老百姓通常把体重较小、用皮质枪套直接别在腰间的手枪,叫做“撸子”。而把体重较大、使用木质或皮质枪套,并用肩背带斜挎在肩上携带的手枪,叫做“盒子枪”。例如把驳壳枪称之为“盒子枪”、“盒子炮”等等。抗日战争中,日军普遍装备的南部十四式半自动手枪,绝大多数是使用皮质枪套并用肩背带,斜挎在肩上携带的,因此中国百姓自然称其为“日本盒子枪”。
其二,由于南部十四式半自动手枪的皮质枪套,在设计上为了能够携带备份枪弹和弹匣,枪套的盖子采用了圆形凸鼓面硬壳造型样式。远远看去,那圆鼓鼓的枪套盖子,还真的挺像王八盖子,所以南部十四式半自动手枪,就被中国抗日军民称为“王八盒子”。
杨志武接过赵安递过来的手枪和手雷,拿在手中仔细把玩了一会儿,叹了口气说:“日本人的王八盒子,是他们国家自己制造的。这枪最初设计得比较失败,比如撞针硬度不够,而且较脆,击发无力容易折断。射击的时候卡壳频繁,由于弹匣卡笋设计上的失误,导致射击时弹夹易脱落,还容易走火。用美国人的话说,甚至连自杀也无法保证,呵呵。据说八路军那边,就算没有枪没有炮,也不愿使用这王八盒子呢。”
杨志武又看了看自己的手枪,接着说:“可是,这毕竟是人家自己生产的手枪,经过几次改良之后,已经批量装备军队了。咱们国家呢?你看看我这把勃朗宁m1900,这是比利时的枪,军统特工的专用配置。军队里的军官,用的也要么是美国枪,要么是德国枪,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用上中国自己生产的枪啊。两个国家的国力差距还是太大了,咱们要战胜日本人,任重而道远啊!”
赵安笑了笑,说:“武哥,你就别在这儿感叹了,这些国家大事,也不是咱俩这么说说就能解决掉的,咱们还是先把眼前这些日本人给解决掉吧!这枪再不好用,打中了也一样能打死人啊。”杨志武点了点头说:“那倒是,我就是感叹一下而已。安子,咱们得想个办法,把他们逼出来。一直这么守下去,天亮了就不好办了。”
赵安想了想说:“要不然,我潜过去,把这手雷扔进屋子里?不对,不能用炸弹,那样地图就难以保全了。那我跑过去露个脸,然后引他们出来追,武哥你在这儿开枪打,怎么样?”杨志武摇摇头说:“不行!这样太危险了,日本人并不一定会追出来,你也未必能躲开他们那七八支枪。”
两人仔细想了一会儿,杨志武突然一拍脑袋,高兴的说:“我想到办法了,咱们用烟熏!可以到上风头把周围的草点着,这刚下过雨都是湿漉漉的,一定会冒出浓烟。他们肯定被熏出来,我趁机开枪,你也同时出手,这样如何?”赵安说:“好是好,但是草都这么湿,怎么能点着火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