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页)
治婴孩,但由于婴孩体弱,不堪受药饵之苦,所以不但治婴,还要用桑菊饮、银翘散之类的辛凉之剂治其母,使药力通过母乳的哺养,达到解表清热、宣肺止咳的目的。
最后,班老还提醒天下初为人母者,“治”并不仅仅治疗,还包括防病在内,因为一周岁以内婴孩的健康发育,主要取决于母亲对婴孩的保护,寒温是否适宜,哺养是否合理等问题。如果母亲疏忽大意,不注意季节的更替,衣被寒温不适,则往往容易感冒发热;如果母亲过食辛辣香燥,肥甘厚腻之品,或哺乳失度,使婴孩过饱或过饥,都容易造成婴孩的肠胃病变。因此,“婴病治母”,不论是对于已病的治疗,或防病于未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养生无极限
在上文中,班老提到了许多古方,这里择其要者介绍给大家:
1。八珍汤
【出处】《正体类要》
【组成】当归(酒拌)10克,川芎5克,白芍药8克,熟地黄(酒拌)15克,人参3克,炒白术10克,茯苓8克,炙甘草5克。
【用法】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食前服。
【功效】补益气血。
page 254
30位“国医大师”的养生秘术与治病绝学 2
2。清营汤
【出处】《温病条辨》
【组成】犀角(水牛角代)30克,生地黄15克,元参9克,竹叶心3克,麦冬9克,丹参6克,黄连5克,银花9克,连翘6克。
【用法】水煎服,水牛角镑片先煎,后下余药,每日1剂,分3次服。
【功效】清营透热,养阴活血。
3。 藿香正气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30克,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桔梗各60克,藿香(去土)90克,炙甘草75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同煎至100毫升,热服。如欲出汗,覆盖衣被。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4。理中丸
【出处】《伤寒论》
【组成】人参6克,干姜5克,白术9克,炙甘草6克。
【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
【功效】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5。桑菊饮
【出处】《温病条辨》
【组成】桑叶克,*3克,杏仁6克,连翘5克,薄荷克,桔梗6克,甘草克,芦根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灸膻中,按少泽,产后自然不缺乳
大师手记
乳汁缺乏,多因身体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或因肝郁气滞,乳汁运行受阻所致……膻中、少泽是治疗本病的主穴,《杂病歌》云:“无乳膻中、少泽烧。”《针灸大成》也记载了膻中主治“妇人乳汁少”。
——贺普仁 摘自《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贺普仁卷》
健康攻略
妇女产后乳汁分泌过少或者全无,称为缺乳。贺普仁教授认为,缺乳多因身体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或因肝郁气滞,乳汁运行受阻所致。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种情况都可能造成缺乳,比如母体体质虚弱、乳腺发育不良;或产妇厌食、挑食以及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使乳汁分泌减少;或产妇过度恐惧、忧虑,通过神经系统影响垂体功能等。通常情况下,气血虚弱的患者,除了少乳或无乳之外,还伴有乳房松软、胃纳不馨、神疲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肝郁气滞的患者,则伴乳房胀痛、胁胀胸闷、烦躁易怒等症。
贺普仁教授治缺乳,常选用膻中与少泽两个大穴。膻中属任脉,同时也是心包经的募穴,募穴指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所以膻中又被称为气会。由此可见,膻中穴与气密切相关,和气有关的问题,如气虚、气机淤滞等,都可以找它来调治。我们已经知道,缺乳的原因只有两种,一种是气血虚弱,一种是肝郁气滞,无论哪一种,都离不开膻中穴。膻中穴的位置很好找,两个*连线的中点即是。用艾灸刺激这个穴位,每天1次,乳汁很快就会下来了。
少泽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