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页)
目标的传统女性而言,她们更注重个人发展和婚姻生活的情感体验。生育的艰辛从家庭生活中抽离,使她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个人生活与事业发展,而自身地位的提高又增大了她们在是否生育下一代这一问题上的话语权和决定权。另一方面,当众多女性在市场化的环境中获得更多自由时,一部分女性则向传统回归。虽然她们并不仅止于做牺牲自己、依附型的传统女性,但是她们从男性的目光中看到了他们认同的女性理想。这种男性化视角使她们作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想女性的定位:既要成为贤妻良母,又要拥有自己的事业自立于社会。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意识的*,女性“相夫教子”的功能也弱化下来,教育子女不再是妻子一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女孩也和男孩一样拥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父亲在儿童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日渐增强,具有母亲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在抚养子女时分工不同,应各司其职。怀孕分娩、对婴儿哺乳喂养、照料教育、发育成长等,母亲在家庭中居主导地位。母亲不仅是延续人类生存发展的决定因素,也是家庭教育的主导因素。父亲是家庭结构的主柱,主要职能是外向型,处于社会保护者角色;母亲则是家庭内部的主柱,主要职能是内向型,处于家庭教育者角色。母亲具有女性的美德和天赋——温柔体贴,情感细腻,富有同情心和母性独特的心理特征。母亲的温存、宽容、优雅的风度和文明举止等,都是培养子女良好心理品质的先决条件,有利于孩子的心灵净化。大量调查表明。破裂型家庭和缺乏母爱教育的家庭,常给儿童和青少年带来多种心理问题甚至引发社会问题。
同时我国目前许多家庭中,由于传统家庭分工格局、观念和错误的教管方式,以及现代社会角色分工,导致父亲“淡出”家庭教育,这对子女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尤其是在不发达的农村地区,旧的落后的教育观念还根深蒂固。由于家庭中的封建思想和重男轻女意识比较严重,家庭多以男性为核心。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更高的收入水平,在家庭中的地位更高,对家庭购买决策的影响自然更大。而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城市,如上海、北京,人们受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相对要小,家庭成员的地位较为平等,因此家庭决策过程中就更可能出现自主型、联合型甚至妻子主导型决策方式。当然这些经济并不能成为唯一的因素,更多的还是教育程度、思想观念等引起的。
现在,中国的家庭,绝大多数是核心家庭,即由父母和子女构成的小型家庭。夫妻关系是家庭的主体,在家庭关系中起主导作用,夫妻关系是家庭和谐的决定性因素。家庭虽然是社会中最微小的细胞,结构也很简单;但家庭生活的内容却十分丰富,也相当复杂。在日常生活中,夫妻之间难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分歧、摩擦和矛盾。其实,这并不可怕,只要善于处理和解决,最终是可以化解的。但如果处理、解决不好,处理不及时,夫妻间的的分歧、磨擦和矛盾,会把家庭生活搞得一团糟。而子女由于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差,对父母和家庭有很大的依赖性。“一团糟”的家庭生活,会对子女造成极大的伤害,使子女没有安全、幸福感。
家庭幸福的决定因素很复杂,丈夫或妻子都不一定具有主导作用幸福是主观感受,与财富也没有必然联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居民感到幸福,小城镇居民幸福感优于城市和农村;家庭和睦、身体健康、经济无忧是城乡居民幸福生活的三大源泉。幸福是一种很主观的感受,经济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主导因素。经济仅仅是能够带来幸福的很小的因素之一,人们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很多和绝对财富无关的因素。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我国的人均GDP翻了几番,但是许多研究发现,人们的幸福程度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压力反而增加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人们到底是不是幸福,取决于许多和绝对财富无关的因素。家庭伴侣的态度最能影响整个家庭的和睦,幸福的感觉是源于内心,只有对家庭付出真诚的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幸福感是人们的主观心理感受,影响幸福感的因素繁多。经济状况、工作状况满意度、社会保障满意度与幸福感有较高关联,可见基本生活条件的满足与生活的幸福有密切的关系。而时代的进步和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提到了重要日程上。身体健康状况对幸福感的影响作用也非常重要。未来竞争力预期、未来生活水平预期和未来收入变化预期等也对当前幸福如否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当我们关注财富积累的时候,万万不要无视幸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