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度。这些国家繁荣的经济,已经开始吸引那些到海外发展的人回国工作。”
——自身的发展与对手的危机提供了人才回流的机遇
人才战争正在全球范围内日渐激烈地发生。
这个世界千百年以来爆发过无数次战争。世界各国为石油而战,为金钱而战,为转嫁危机而战,为宗教信仰而战,为统一与独立而战,为征服与反抗而战,为意识形态分歧而战,为民族情结和文明传统而战。但是,许多国家已经意识到:所有的战争都没有这样一场战争来得更为根本与致命。
人们说科技和知识是第一生产力,然而,技术与知识由人而来,为人所掌握,不过是人的创新和创意而已。人们说“货币战争”至关重要,掌握财富分配的金融最为根本,然而所有的货币、资金以及实物,都掌握在人的手里,金融衍生物不过是聪明人的游戏。人们说只有武力和战争才能彻底消灭对手,然而战略为人所设计,武器是为人所发明。人们说能源才是最重要的资源,然而弹丸之地、四面受敌、不产几吨石油的以色列能够对抗中东石油国家半个世纪……许多国家还为自身的落后寻找了人口过多、土地与资源均量少、国家发展起步晚、自然灾害多、传统文化不利于现代化等种种借口,中国和印度因此也成为了“国强民穷”的典型。然而,同样东方文化、起步较晚、非世界交通咽喉位置、面积不如中国云南省、人口却高达亿、多火山地震同时资源贫瘠的日本,各类人均自然资源指标比中国与印度更为严峻,却成为了仅此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人均收入一度高居世界第一。
人才战争所争夺的对象,正是那些能够左右全世界经济、军事、金融、能源、科技等所有重要领域命运的顶尖人才。知识经济就是人才经济,世界大国首先是人才大国。人才战争的成败,最终决定一个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走向世界的命运。
一位学者在英国《金融时报》大发感慨:“人才大战(war for talent)与所谓的‘反恐战争’有些共同之处。两者都需要对一些难以固定的东西进行大面积地、令人焦虑地搜索;两者都耗资不菲,而且两者都允许领导人夸大其辞。”
但是,人才战争早已经不是小规模的常态事件。全球化的深入,市场经济的确立、新的科技革命、全球分工协作的细化、国际产业的转移、跨国公司的崛起等,推动了人才战争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生:无论官方民间,政府和企业皆不能置身其外,各大行业无一幸免。任何国家即使不去全球人才市场争夺自己需要的人才,仅仅留住本国优秀人才也要面临一场国际战争。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导言(3)
截至2005年,全世界已经约有亿人在出生国以外工作,地球上每35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是移民。在安哥拉、布隆迪、肯尼亚、毛里求斯、莫桑比克、塞拉利昂、乌干达、坦桑尼亚; 33%至55%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才已经去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工作。而海地、斐济的比例超过60%,加纳达到83% 。在中国、印度、俄罗斯,甚至都有超过50万以上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流失到西方发达国家。与此同时,美国仅仅在1990年到2000年间就接受了415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移民,欧盟当时15个成员国10年间也接受了200多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
印度媒体就把这种“培养阶段”由本国投入成本、“产出阶段”却去了外国贡献的情况称为“奶牛现象”:牛的嘴巴在印度,吃的是印度的草,挤奶的却是外国人。
很显然,人才流失是以削弱自己的方式去增强了对手,不仅仅是人才教育、培养、培训、替代成本的不可收回,还意味着经验、理念、技术、知识、资金的损失,最严重的是导致自身错过重要的发展机遇。一位加拿大经济学教授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掠夺最有才华的人,尤其是从小国、穷国吸引有智之士,可能会损及这些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出于最糟糕的考虑,可能会让这些国家一败涂地。”
最不合情理的是医疗、教育领域的人才流失。在贫穷落后的撒哈拉以南非洲,赞比亚1964年独立后所培训的医生90%移民国外,肯尼亚卫生部统计每年公立医院受训医生只有10%留在国内,英国曼彻斯特的马拉维护士比马拉维本土还多。与此同时,全球57个极端缺乏医务人员的国家有36个在该地区,将近50%非洲人享受不到任何医疗服务,这还导致截至2004年还有26个非洲国家的国民平均寿命低于50岁,赞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莱索托、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