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页)
;有打恭作揖的。发得最多的是巡捕;有时来了四五十人一大队;到门口高喊:〃向杜先生恭喜来了!〃于是就有人请他们在大门外站好;每人给一个〃红包〃;发毕;他们喊一声〃谢谢杜先生〃;就走了。不到年初三;2000个〃红包〃就发完了;还得补上800来个;方能应付。这样光压岁钱每年就花几万元。杜月笙在重庆的时候;还有这样两个小故事;有一次;他和范绍增打牌消遣。范原是四川军阀刘湘部下实力最雄厚的军人;刘死后投靠蒋的;一夜的〃方城之战〃;范输了近千万元。当时的法币还相当值钱。这一来;范在银行的存款;就要空去大半。范尴尬地开了一张支票;递给正在烟榻上过瘾的杜。杜笑着说:〃白相相;老哥怎么认真起来;太见外了。〃说毕;就在烟灯上焚毁了。还有一次;杜和川帮一个大财阀打牌;一场交锋;那个财阀输了二三百万元。支票递到杜手中;杜连声说:〃笑话;笑话!〃就手撕成碎片。此类事件传开以后;重庆的官场泛起一片赞扬声:杜月笙真〃四海〃;够朋友;真是经历过大场面的!
经营不法事业造成的经济实力;辅之以在流氓社会练就的巧妙手段;遂使帮会的触角伸向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角落;宛如一张巨大的蜘蛛网了。
第四部分烟
鸦片战争后的鸦片问题。
人但知林则徐之前及林则徐生活的时代;鸦片问题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而不知民国时代鸦片问题的严重性;比林则徐在世时犹有过之。
林则徐身后;鸦片问题为什么会严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的呢?
印土、红土、海洛英。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在虎门当众销毁了英美烟贩交出的鸦片237万斤。销烟开始的日期6月3日;后被定为戒烟节。林则徐亲自配制的戒烟药丸;则被后人奉为戒烟妙药。
在林则徐逝世以后;鸦片问题仍然十分严重;不仅红土、清膏(均是鸦片)源源输入;而且国产烟土(也是鸦片的别名)充斥市场。林则徐生前所说关于鸦片流毒足以亡国灭种的话;促使爱国的人们深长思之。很多有识之士继续为禁烟而奔走呼号;抗争不息。
1904年成立的去毒社曾在福建做出了不少成绩;但在清末社会;要消弭百年烟祸;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进入民国以后;想不到情况更糟。民众要禁烟;官府要种烟。烟贩托庇于兵、匪;兵、匪加入了贩烟队伍。犹如江河之堤已溃;洪水不可阻挡;烟禁一开放;烟毒便泛滥、肆虐。
在旧中国纵毒的主要反动势力之一便是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利用在中国的租界特权和内河航行特权;将制毒、贩毒的机关布满中国。上海是他们公开推销鸦片的主要基地。
英国怡和洋行;垄断上海鸦片贸易达30年之久。销售范围包括长江流域各区;销售总量;共计约100万箱(每箱1000两)。其后;沙逊洋行和哈同洋行;亦相继成为英国在上海销售鸦片的主要据点。
沙逊洋行利用贩卖鸦片赚来的巨款;在上海滩大搞地产投机;建立了巍峨宏壮的沙逊大厦(即今南京路和平大厦)。哈同洋行的老板本是沙逊洋行管仓;他在沙逊洋行服务期间;熟悉了鸦片贸易的门径;逐渐另起炉灶;成为与沙逊匹敌的巨商。哈同无子;晚年将产业转卖给沙逊洋行;价值1700万元。现上海静安寺路爱俪园;即当年哈同所建。
沙逊、哈同等洋行销售的;都是印土(印度鸦片);一般分两种。一种叫〃大土〃;潮州人称〃公班〃;每颗重3磅;用烟叶包裹;黄黑色;形状像足球。质地较软;质量上乘;供贵族、官僚吸用。民国初年;每两价格高达光洋3—4元。另一种叫〃小土〃;潮州人称〃加尔加答〃(加尔各答的讹音。因产于印度加尔各答故得名)。每颗重1磅;黄黑色;质地较大土坚硬;质量亦稍次。价钱最高时每两2元。沙逊、哈同两洋行在上海售出了多少鸦片;现无确切数字;但有一条资料是确凿的。在〃洋药公所〃(鸦片交易所;1885年以后成立)开设后的大约20年间;沙逊、哈同两洋行通过洋药公所成交的鸦片达40万箱;平均每年2万箱(2000万两)。
英国在上海独占鸦片市场;引起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垂涎和妒嫉。美、法、日联合抗议;并在报刊上揭发英国在上海租界公开贩卖鸦片;还告到国际禁毒会。英国不得不在上海英租界宣布禁烟。土行、烟馆随即将招牌全部收起;门口站岗保护的印度巡捕也撤走了;巡捕房还不时派出巡捕;进行突击搜查。似乎禁烟是认真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