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第2/4 页)
之乎则也地大谈人伦五常妻贤子孝,显得啰里啰嗦。日本顾问应邀出席婚礼,并充当了证婚人。顾问也不客气,用日语叽里哇啦来了老大一通。交杯酒还是要喝的。酒是红的,这样的红色和这喜庆气氛相配。饮罢交杯酒,新人依次鞠躬,完全日式的鞠躬。向证婚人、主持人,向所有的亲友来宾,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他们诚惶诚恐,看上去像是做了什么有愧于大家的事。台上冗长无聊的表演,使得乡间的客人深觉乏味,他们不关心“满洲国”前途命运,也不在乎新成立的家庭是否结实美满,更不在意甘署长能否早生贵子,他们算计的是婚宴倒底能有多少油水。在滔滔不绝的大东亚圣战的叫嚣里,文明结婚真是怪了巴唧,缺个喜庆的劲头。
赵前不同意马兰冬天出嫁,坚持说等过了明年正月再说吧。他还气恼地说:“嫁个当官的做娘子,嫁个杀猪的翻肠子,嫁个警察……哼!”但是遇到死缠烂打的甘暄,一点辙儿也没有,人家是警察署长,老虎窝的事情谁能拗过他?甘署长一点也不安分守己,拍着胸脯对同事吹牛说做回熟饭吃吃,进了赵家大院就兔子般红着眼珠子,借点酒劲儿房前房后地团团转。自己登门施压不算,还去搬荆子端说情,可荆子端不情愿帮这个忙,气得甘暄威胁道:“你等着!”面对猴急的甘暄,赵前这个气啊,吹胡子瞪眼又无可奈何,只能点着预备女婿的鼻子眉毛骂:“你他妈的也忒霸道了,赶情我爹啦。”
甘暄脸皮厚,不恼:“哪呀,你才是我爹。”
赵前跺了下脚,说:“你,你真是个狗人儿!”
甘暄反而笑了,推了推帽檐,说:“啥狗不狗的,是狗就咬人!”
马兰出嫁,娘家也要招待客人。虽说这些年赵家的财产不断缩水,但喜事还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前屋的门厅里放张桌子,由荆先生记帐收礼,唱收唱写,一笔一划地在红纸上记名记帐。老虎窝是乡野,再加上归屯并户,家家户户的生计难混,大多没有现钱。乡里乡亲的抱只小鸡或者几尺布来,已经是老大的人情,人们一脸羞涩,说:“拿不出手啊。”赵金氏很理解:“啥多啥少的?心意咱全领啊。能来就成。”当亲友问及啥时儿子娶媳妇时,金氏忙点头说:“快了快了。”于是来宾都笑,好啊好啊俺们可等着喝喜酒哩,来人脸上笑其实心里难受。暗想:城里大户人家送礼讲究订做银盾,刻上“美满姻缘”的吉祥话,看着既精神又长脸。可这日子越过越穷,缺吃少穿的,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啊,心里头嘀咕,嘴中却不敢流露半句。要是不慎说走了嘴,抓到思想矫正院里去,哪可真是活腻歪了,还不活扒皮点天灯?可不是闹着玩的。
第三十五章(4)
老丫头嫁了,赵家大院更加空寂,赵金菊落寞寡欢,整天闷头干活,可怜兮兮的。日常琐事由赵成永打理,赵前也不大过问。赵成永不容忍家人游手好闲,打发四傻子去种地。老四读书费劲,可出力气不打怵,赶车种地吆喝牲口样样得心应手。光是看装扮就是地道的庄稼把式:头顶狗皮帽子脚蹬棉欤�B鞋,腰里头系根粗麻绳,后面还别杆长烟袋,肩上扛着红缨鞭子,自觉神气。小六子正在上小学,而老五赵成和去了县国高念书,成绩总数一数二,赵前很骄傲,说话很对韩氏的心思:“小五是俺的种!”
赵金氏听了不高兴:“你哪个种不是我养的?!”
赵前赶紧开口:“打锅说锅,打碗说碗。挨不上的事儿别瞎扯!”赵前有时真的很烦老女人,婆婆妈妈的净是事儿。当前,一家之主最要紧的事情是给老三娶媳妇。赵成永说的媳妇是东兴长的连玉青,这是赵成永朝思暮想的人儿,如果不是连家推三阻四,早两年就娶过门来了。面对儿子的痴迷,赵金夫妇曾质疑过连家闺女究竟好在哪儿?还说自己儿子是什么:一个萝卜一坑,算栽那里了。可环视老虎窝,既知根知底又门当户对的人家非连家莫属,所以也赞成这门婚事。一桩姻缘终于定下来了,结婚的日子也指日可待,余下的问题就是筹办婚事了。要不是甘暄紧着搅和,中间插上一杠子,三子的婚事早就办了。而现在甘暄正配合村公所搞“国事调查”呢,挨家挨户地统计人口,将出生年月日和受教育程度登记造册,反正甘所长就是忙,今天抓这个明天逮那个。瞅着女婿趾高气扬的样子,赵前气不打一处来:“你积点阴德吧!”老头子的身板有些佝偻,神色依然冷峻,他扔下足以叫甘署长铭记半生的话:“就是狗也不乱咬人啊!”甘暄气得脸色煞白,差点就当面大骂老丈人了,可是他忍住了,站在雪地里恼了半晌,沸腾的五内才渐渐冷了下来。甘署长一脚踢开赵家的大门,气呼呼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