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页)
鄹竦谋浠�际鞘率档拇嬖冢�遣豢煞袢系囊恢质率荡嬖凇!�
任志强说,30年前元/月的工资收入大约只能买1/5块手表或1/5辆自行车,但今天的收入却可以买好几块手表、好几辆自行车,很多人用工资收入购买了汽车。这些与医疗与教育的费用支出并不产生矛盾,而吃、穿、用和文化、体育等消费难道并没有增加吗?换句话说,即使在现有条件下扣除工资中必要的医疗、教育等成分之后,难道工资收入的增长倍数不是仍然大于房价增长的倍数或数十倍吗?总不能将当年工资中不含的医疗、教育、住房之外的其他消费增长也扣除吧。(原属于非工资的公共开支部分)这种扣除方式并不具有任何的对比影响,否则又怎么会每年有这么多的家庭凭着工资的收入就能购买商品房呢。反之,如果是因为教育、医疗支出的加大影响了购房能力,也不能将国家分配制度中的不合理性让房价来承担和解决。
世界人民拜读着任志强的高见,不时骂声一片。有网友说,老任只为富人盖房,不管大众死活;有网友说,任志强怎么就无耻堕落到这种地步呢?
和讯网友“苕溪渔人”认为,30年前房价是多少?任志强没说。
这个问题“渔人”也不知道。那时候好像也没买房这么一说,这房价是多少恐怕也少有人知道。任志强的“我们房价只增加了倍”这个数据来源于哪里,不知道,故无法判断其是否正确。当然任志强是个好同志,面对这倍,仅仅说了“房子等于没涨价”,而没说房价等于跌得厉害,真好。
不过30年前,“渔人”家正好搬了一次家,对房子的租金倒是很有印象。
搬家前住的是2楼,4个房间的砖木结构的老房子,房租是每月3块多钱。后来搬了新房子,砖混结构,2室半一厅一卫,房租是每月8块多钱。
30年后,这样的房子租出去的话,租金也要在每月800元左右,同样是100倍的关系。
后来,1995年的时候,单位分房子,已经是房改了,要出钱买,当时67个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房子,花了12000元,每平方米还不到200元。当然,这里有补贴的成分在,但对应的是当时的低工资。
1999年,自己买了一套商品房,每平方米是1480元。而10年后的今天,房价涨了4倍。如果10年前没买房,而是现在去买,那么这10年也就是给房地产商干了。
另外,即使工资和房价同步增长,并不能说“房子等于没涨价”。
举个例子:比如现在的收入是每年10000元,一套房子是10万元,要买套房子还差90000元。
10年后都涨了10倍,收入为简单计,就算每年增加10000元吧,那么10年的总收入是55万元,而此时这套房子是100万元,要买下来还差45万元。
能说“不差钱”吗?把10年的收入贴进去,还依然差得厉害。30年来,房价不管是涨了16倍还是100倍,都无法依此来判断老百姓差不差钱,我们只知道,现在老百姓买房用尽积蓄,还得贷上几十万元的款。
谁让房价成为不能承受之重?(1)
任志强,据说已跻身网友“最想揍的人”第二名,第一名是*。
什么“房价白菜论”、“银行先死论”都不必太在意。任志强一贯作风如此。在群情激昂的背后,是工薪阶层难以承受的房价之重。而这一切,源自哪里?
这一切要从30年前说起。1980年*同志关于住房制度改革问题的讲话拉开了住房改革的序幕。经历了从试点售房(1979…1985年)、提租补贴(1986…1990年)、以售带租(1991…1993年)到全面推进(1994…1998年)和深化改革(1998年至今)的发展历程。1998年,以国务院23号文件的出台为标志,一方面提出了取消福利分房,代之以货币分房,同时确立了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住房公积金为主体的社会住房保障体系。
中国房地产走势,和国民经济景气关系密切,1989、1990年两年,中国经济沉到谷底,房地产前所未有地呈现负增长,商品房开工面积缩水一半。1992年*南方谈话以后,经济重新启动,房地产业迅速恢复,1992年从上一年的6000多万平方米,一举增加到1亿多平方米,并在1994年爬上18000多万平方米的顶峰。此后,宏观调控开始,经济增长趋缓,房地产开工面积也逐渐下降,并在1996、1997年再次达到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