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4 页)
“匆匆得出这样极端的结论未必妥当吧?”赫鲁晓夫无心将谈话再继续下去,试图想挽回。
这次谈话是赫鲁晓夫这次来北京与毛泽东争执得最厉害的一次。他们还谈了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以及与之有关的如
何对付美国、一旦战争爆发应该如何迎战等问题。
赫鲁晓夫从去年与毛泽东在莫斯科的谈话中,已经大致了解到毛泽东对于未来战争的一些观点与想法。但这次在游
泳池边听到了比过去走得更远的想法。这使他越发不能够理解。
“让我们来想象一下未来的战争。”毛泽东提起话头,“美国有多少个师呢?我们知道美国的人口有多少,所以可
以算出他们把壮丁招募起来能够动员多少个师。”毛泽东又加上了英国、法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估计出一个大约的
数字,然后说:“那么,我们能够动员多少个师呢?想一想中国、苏联和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口,你就会知道我
是什么意思了。”
赫鲁晓夫认为毛泽东的这种思想方法简直是不可思议。
“毛同志,”赫鲁晓夫怀疑自己能否说得通毛泽东,“你的算法有一个根本错误。自从苏沃洛夫(18世纪俄军统帅)
那个时代以来,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现代士兵再也不是按‘子弹是傻瓜,刺刀才是可靠的朋友’这一格言过日子了。
同样的道理,现在的战斗既不靠刺刀赢得,也不靠子弹赢得。
就连苏沃洛夫也常常说,一支训练有素、装备齐全的部队能够打败数量上比它多的敌人。在他那个时代,武器就是
剑和炮,随着机关枪的发明,战争性质就起了变化。几个机关枪手能像农夫用镰刀割草一样扫射倒大批步兵。现在则进
一步发展到了导弹和核弹时代,一方或另一方拥有的师的数目对于战役的结果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影响。一枚氢弹可以
把整师整师的人变成一堆熟肉。一枚氢弹的毁灭范围是非常大的。“
毛主席对他的话也不宜批驳,因为有上一次争执的前提。毛主席告诉他,他是打游击起家的,他认为最后起作用的
还是人,还要短兵相接。在大兵团作战时,氢弹等核武器可以起作用。短兵相按时,核武器就没有用了,它消灭的不只
是对方的军队,也包括自己的军队。对付核武器也不是没有办法,可以建筑防空设施嘛!中国武装革命的历史经验是,
小米加步枪能够打败飞机加大炮。以弱胜强,得道多助,用全民皆兵、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来淹没入侵之顽敌,是丝
毫没有问题的。战争不就是打碎些坛坛罐罐嘛。中国有句话,叫不塞不流、不破不立吗,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对于赫鲁晓夫来说,弄明白毛泽东的这一整套有关战争的哲学思想需要一段时间,或许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方
能理解。对于毛泽东的话,他因理解不了,也就听不进去。他仍固执地认为毛泽东不懂现代战争。
在战争问题上,斯大林认为:由于帝国主义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争夺世界市场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战争的矛头迟
早要指向苏联。赫鲁晓夫则认为战争可以避免,而且必须避免。他认为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没有任何争端是不能以和
平方式解决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和平共处是可能的,既然存在两种制度,那就必须加强二者之间的事务联系,而
不应该挑起互相的敌视和仇恨,1955年 2月,赫鲁晓夫在接见美国记者时说:“改善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的力量会有的,
健康的理智是会占优势的。”赫鲁晓夫对于现代战争的看法是:核武器将取代一切传统的常规武器,而在使用原子武器
的战争中将没有胜利者。
由于苏联首先掌握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第一枚洲际导弹和第一颗人造卫星,赫鲁晓夫认为苏联的军事实力已经超
过美国。由于苏联有了核优势,美国就不敢轻易发动战争——苏联既然能把火箭发射到几十公里高的宇宙空间,就能把
强大的火箭百发百中地发射到地球上的任何一点。
一个拥有核武器,一个没有核武器,这就是苏中两国领导人考虑战争问题的不同出发点。一个对核武器仰视、迷信,
一个对核武器俯视、明智,这就是赫鲁晓夫与毛泽东不同的思想高度。
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